西汉改曲阳县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四里。《水经·滱水注》:“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东汉属中山国。三国魏属常山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新市县。景明元年(500
①唐武德七年(624)置,治所在勃弄县(今云南弥渡县境)。后废。②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元郭松年《大理行记》:“张乐进求时,州北龙兴和山忽五色云起,
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武官村,为殷墟组成部分。在其处发现商代后期大型奴隶主贵族墓葬。
又名鹿泉水。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水经·浊漳水注》:井陉山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 屈径陈余垒西, ……其水又屈径其垒南,又南径城西, 东注绵蔓水”。《元和志》卷17石邑县:鹿泉水“一名陉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元改为宣抚司,属吐蕃等处宣慰司。明改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明嘉靖四十年 (1561) 筑,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三十八里透堡镇。1931年11月,杨而葛在此领导了透堡暴动。暴动旧址在透堡北街林氏宗祠。
在今浙江富阳市东鹳山山腰。前临风景如画的富春江,依山面水,为登眺胜处。楼建于清同治年间,1962年改建为混凝土结构。
亦作白禅县。东魏置,属临涣郡。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北齐属谯郡。隋大业初废。
在今西藏那曲县西南。唐时吐蕃于山下置蛤不烂驿。《新唐书·地理志》:“(閤川驿)又经恕谌海,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旁有三罗骨山,积雪不消。”古山名。即今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西南桑来拉(桑雄拉)大雪山。唐入吐蕃
即今山东齐河县西南七十四里仁里集乡。旧属长清县。清光绪《山东通志》卷1《舆图志》:长清县西北有仁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