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邑县

马邑县

①秦置,属雁门郡。治所即今山西朔州市。东汉末废。西晋复置,永嘉五年(311)又废。

②唐武德四年(621)置,为尹州治。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东北十二里马厂。天宝后废。

③唐开元五年(717)置,属朔州。治所在大同军城(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五代唐天成初改为寰清县。辽复改马邑县。金贞祐二年(1214)升为固州。元复改马邑县,属朔州。清嘉庆元年(1796)废。


(1)古县名。(1)秦置,治今山西省朔州市。属雁门郡。西汉初为韩王信都,即而为匈奴所攻取,后还属汉。西晋永嘉中废。元光二年(前133年),汉伏兵马邑旁,欲诱致匈奴邀击之,单于既入塞,谋泄,引兵还。史称“马邑之谋”。(2)唐羁縻县。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云南省姚安县东北适中附近,为羁縻尹州治。天宝中入于南诏。(2)古旧县名。唐开元五年(717年)析善阳县置。治大同军城(今山西朔州市东北马邑镇)。属朔州。建中中一度为朔州治。金贞祐二年(1214年)升为固州。元复为马邑县。元、明仍属朔州。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入朔州。1912年复置。1915年并入朔县。


猜你喜欢

  • 白玉河

    即今新疆策勒、和田二县境之玉龙喀什河。《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于阗“其河源所出,至于阗分为三: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鸟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

  • 大信镇

    在今安徽芜湖市北东梁山南大信河口。明、清置巡司于此,亦称东梁山巡司。《方舆纪要》卷27当涂县:大信河“今有大信巡司,亦曰东梁山巡司,置于府西南大信河口之大信镇”。在山东省即墨市西南部。面积93.1平方

  • 鸡头关

    即今陕西汉中市西北鸡头关。《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鸡头关“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自此入连云栈,最为险峻”。明置巡司于此。在今陕西省汉中市西北褒城北。因关口有大石,状如鸡头,故名。为交通要隘。明置巡检

  • 吴旗县

    1942年陕甘宁边区由靖边、定边、志丹三县及甘肃庆阳县析置,属陕西省。治吴起镇(今陕西吴旗县)。1943年曾改名吴起县,后以习惯仍称吴旗县。1949年9月撤销。1950年复置吴旗县。在陕西省西北部、北

  • 合河津镇

    金置,属合河县。在今山西兴县西北黄河畔。

  • 白土城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三国魏正始九年(248),郭淮讨叛羌,“淮见形上流,密于下渡兵据白土城,击,大破之”。即此。在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三国魏正始九年(248年

  • 黄金水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西南黄金江。《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黄金水 “在新淦县西南百三十里。自新喻县界东流入断金乡,九十里达于赣江”。《清一统志 ·临江府》: 黄金水 “在峡江县 (治今巴邱镇)南三十里

  • 怀州

    ①北魏天安二年(467)置,治所在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隋开皇十六年(596)治所野王县改名河内县。大业初改怀州为河内郡。唐武德二年(619)复为怀州, 治柏

  • 仪州

    ①唐先天元年(712)改箕州置,治所在辽山县(今山西左权县)。《元和志》卷13仪州:“因州东夷仪岭为名。”辖境相当今山西和顺、榆社、左权等县地及河北涉县北部地区。天宝元年(742)改乐平郡,乾元元年(

  • 野水渡

    即野戍渡。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史) 思明见兵于河清,欲绝 (李) 光弼粮道,光弼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