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平郡

高平郡

①西晋泰始元年 (265)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南)。十六国后赵改为郡。南朝宋移治高平县 (今邹城市西南)。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隋开皇三年(583) 废。

②北魏正光五年 (524) 置,属原州。治所在高平县 (今宁夏固原县)。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彭阳二县地。西魏末改为平高郡。

③北周改高都郡置,属建州。治所在高都县 (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县地。隋开皇初废。唐天宝初改泽州为高平郡,治所在晋城县 (今晋城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高平、陵川、阳城等县地。乾元元年(758) 复改泽州。

④南朝宋改高平国为郡,属兖州。移治高平县(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平山南)。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任城县 (今济宁市)。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为南建州治。治所在高平县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周改为平高郡。

⑥南朝陈太建六年 (574) 置,治所在大徐城(今江苏泗洪县南)。东魏时治所在高平县 (今江苏盱眙县西北)。隋开皇初废。

⑦北周置,属济州。治所在清泽县 (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梁山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1)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十六国后赵改为郡,治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属兖州。辖境相当今独山湖及金乡、巨野、邹城等市县之间地。其后屡有变迁。南朝宋移治高平县(今邹城市西南),北齐移治任城县(今济宁市)。隋开皇初废。(2)南朝梁置,治大徐城(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半城)。隋开皇初废。(3)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置,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市),属原州。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西魏末改名平高郡。(4)北周改高都郡置,治高都(今山西晋城市东北)。辖境约当今晋城、高平等市地。隋开皇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泽州。


猜你喜欢

  • 谷宝江

    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威远江。《方舆纪要》卷119威远州:谷宝江“在州境。自遮遇甸流至州,下流合澜沧江,亦谓之威远江。正统五年(1440)麓川叛酋思任发自镇沅之者章硬寨败遁,威远州知州刁盖扼之于

  • 猩猩峡

    即星星峡。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四百九十里星星峡一带。清祁韵士 《万里行程记》: 星星峡“在沙碛中。……星星之名不解所谓,或云山中出星星石,石有金点,错落如星,余求之弗得。云在层岭叠嶂中,无暇往迹之也。或

  • 耳里匮设治局

    一名乌列盖。1921年3月由列山道乌希岭以东乌梁海蒙族地析置,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科布多]西乌列盖)。水草丰茂,为乌梁蒙古族游牧处。后废。

  • 瓦丹

    亦作大瓦丹屯。清置,属三姓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光绪《吉林通志》卷17屯镇:“正东距(三姓)城六十三里大瓦丹屯。”即此。

  • 白沙湖

    ①又名武阳湖。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清一统志·南昌府一》:白沙湖“与南昌之大、小沙湖相连,延袤四十余里”。②在今广东汕尾市东南。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海丰县图:田畸墟东有白沙湖汛。清有把总驻防。

  • 沙溪堡

    在今江西南康县北。《清一统志·南安府》“西下堡”条下:南康县境有“沙溪”等堡,“俱元、明时乡民所置”。

  • 风门山

    ①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梁山侧。《初学记》卷8引《武陵记》曰:“风门山有石门,去地百余尺。将欲风起,此门隐隐有黑气上,须臾有黑风竞起。”②又作枫门山。亦名枫门岭、风阳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

  • 长城镇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西北长镇乡。《方舆纪要》卷26合肥县“清水镇”条下:“又有长城镇,道出六安州,元设巡司于此, 洪武九年废。”②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1948年以后五莲县曾由仁里村徙治于此。(1)

  • 洙泾镇

    又名朱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治朱泾镇。宋置大盈务。元置巡司。明初置税课局。清初置泖桥巡司。乾隆二十四年 (1759) 金山县徙治于此。

  • 䄈鸿县

    亦作旋鸿县、 祗鸿县。 北魏置, 属梁(凉) 城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