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犊镇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金置,属咸宁县。即今陕西长安县东鸣犊镇。宋敏求 《长安志》 卷11: 鸣犊镇 “在万年县南六十里镇西原,下有鸣犊泉,故名”。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北部。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鸣犊,人口 3500。镇以驻地名。以鸣犊泉得名。宋至民国初均为镇。1950年设鸣犊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9年复镇。产小麦、玉米、稻。黏土、砂石及矿泉水资源丰富,建筑、建材及化工业兴盛。有服装、化工、金属制品、水泥构件、机械等厂。是县东南部古今贸易名镇。韦鸣公路终点。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莎车府。治所在今新疆莎车县东北塔热木博依附近。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叶尔羌“回语叶尔谓池;羌广之意。其地宽广”, 故名。十年(1884)迁治哈哈里克(今叶城县)。民国初属
简称崇喜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属理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雅江县西北红龙乡(崇喜寨)。宣统三年(1911)改流,地属河口县。
在今越南北部河北省谅江县境。《明史·安南传》:永乐四年(1406),广西右副将军黄中等,“护(陈)天平入鸡陵关,将至芹站,(胡)伏兵邀杀天平,中等败还”。《方舆纪要》卷
在今江西安义县南。《方舆纪要》卷84安义县:龙江水在“县南一里。源出靖安县境,流入界,北会修水达于彭蠡”。
在今湖南长沙市南妙高峰下。 宋张栻建城南书院于此。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建于西夏时期。两塔东西对峙,相距80米,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东塔十三层,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兽面之间彩绘日、月、云图案,造型
即今江苏句容县南四十里天王镇。明弘治《句容县志》卷1:“天王寺,县南五十里。”清光绪《江宁府志》卷1《句容县图说》:“天王寺镇距城南二十里,为总控南、东、西三面来路之险要。绿营汛守。”
在今广东紫金县西南七十五里凤凰冈西。明、清置巡司于此。
唐置,属羁縻骋州。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东北。后废。
亦译作溜洋国。本元之北溜国。在今马尔代夫。《明史,外国传七》: “溜山,自锡兰山别罗里南去,顺风七昼夜可至; 自苏门答剌过小帽山西南行,十昼夜可至。永乐十年,郑和往使其国。十四年,其王亦速福遣使来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