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当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一水。《魏书·太祖纪》:天兴二年(399),命诸将分三道大袭高车,“车驾亲勒六军从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即此。
在今浙江宁海县南。《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枫槎岭 “在县南二十里,亦曰枫岭。嘉靖中,倭寇入犯,官军御之于此”。古山名。在今浙江省宁海县东南。明嘉靖中,官军御倭寇于此。
在今河南确山县北三十里。村内有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故居。
在今安徽萧县西北。为通砀山县孔道。明于此设曲里公馆。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城北30千米处。群山罗列,峭拔千寻,临江而秀,横亘数里。山麓有寻胜桥,下涧喷石,作碎玉声。招凉台,背山面江,林木四荫,崖壁上镌“赤壁”二字,笔划遒劲,山以此得名。道旁有小盘石。悬
亦作富勒尔济。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富拉尔基镇。清末 《黑龙江全界地图》: 齐齐哈尔西南有富勒尔吉。民国 《黑龙江志稿》 龙江县图: 西南有富拉尔基。徐曦 《东三省纪略》 作胡拉尔吉。
北宋咸平三年(1000)升关隶镇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政和县。政和五年(1115)改名政和县。宋时置银场于此。古县名。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升关隶镇置,治今福建省政和县。属建州。政和五年(111
南宋绍定中筑,在今四川苍溪县东三十里王渡镇大获山上。《宋史·余玠传》:“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阆州于此。《元史·杨大渊传》:“岁戊午,宪宗兵至阆州之大获城。”即此。据《方舆纪要》卷68苍溪县载
又作伊通边门。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故址在今吉林长春市南。《清一统志·吉林二》:伊屯边门“在吉林城西北二百八十里。东距法特哈边门一百七十七里,旧设有官兵驻防”。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