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堡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二十里黄土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黄土堡 “嘉靖三十七年筑,万历十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地势平衍,寇骑易于蹂躏”。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二十里黄土坡村。《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黄土堡 “嘉靖三十七年筑,万历十六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堡地势平衍,寇骑易于蹂躏”。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979) 改建武军置,治所在南城县 (今江西南城县)。辖境相当今江西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等县地。元升为建昌路。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以建武军改名,治南城县(今属江西)
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竹山县: 秦口市 “在县东南七十里”。集镇名。在湖北省房县西部、秦口河西岸。属门古寺镇。人口1600。原为公社、乡人民政府驻地。秦王寨以北高塘河口得名。为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唐景崧与刘永福、丁槐军攻宣光,力战大捷”。
①南齐置,为南淮安左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北魏废。北齐复置,为淮安郡治。隋大业初改为淮源县。②唐永贞元年 (805) 改纯化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五代梁开平元年 (
在今甘肃甘谷县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锦镜山 “在伏羌县南三十里”。
即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清为阿拉善额鲁特旗驻地。1952年改名巴彦浩特 (蒙古语意为 “富城”)。
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北可渡乡。明洪武初建。清有巡司驻防。在云南省宣威市区北可渡村。地处云、贵两省交界处。有可渡关城址、古驿道、古炮台等古迹。可渡关城址呈椭圆形,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10米,开有南北两关
在今河南西部。《山海经·中山经 ·中次十一经》: “丰山东北八百里曰兔床之山,其阳多铁,其木多藷, 其草多鸡谷。” 按丰山, 清毕沅谓在河南南阳府治 (今南阳市) 东北; 又兔床山东一
又作七溪溪处部。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元属和泥路。明改溪处甸长官司。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