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崇关
一作黑松关。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明史· 地理志》 慈利县: “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一作黑松关。永定三关之一。在今湖南张家界市东南。《明史· 地理志》 慈利县: “西北有龙伏关,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
北齐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方山县南三十五里南村。隋大业三年(607)改名方山县。古县名。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治今山西省吕梁市东北峪口镇南村。属离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徙治方山,改名方
南朝梁改南白水郡置,为北益州(后改沙州)治。治所在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北及广元市西北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南朝梁以白水郡设置,治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龙山上。北齐天保七年(556) 建。寺前有燃灯石塔一座,高5.33米。《北史·唐邕传》 载: “文宣 (高洋) 尝登并州童子佛寺望并州 (晋阳) 城。” 即此。
清道光九年(1829)置,属甘肃西宁府。治所在丹噶尔城(今青海湟源县)。1913年改为湟源县。
在今广东雷州市南。《清一统志·雷州府》:安海井“在海康县城南。唐上元间浚。又有石神井,在县城西。宋郡守戴之邵品水, 以石神为第一, 安海次之”。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北十六里二刘。宋时村人刘砥、刘砺兄弟同科进士,故名。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西口路北。始建于元大德九年(1305)。原为喇嘛庙。泰定四年(1327)五月,以寺中的广寿殿为神御殿,供奉成宗铁穆耳帝后的织锦影像。清末为避道光帝讳改名万寿寺。
在今湖南安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安仁县:月岭寨“岭上宽平。正德中, 以寇警立寨于此, 以为保障”。
在今新疆和静县北。清宣统 《新疆图志》卷60: 珠勒都斯山 “其中多黄金。东西珠勒都斯之水出焉,是为海都河之源”。为土尔扈特、和硕特游牧处。
东晋孝武帝侨置,侨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南朝宋移治均(今湖北丹江口市)。北周废。东晋孝武帝时侨置,治襄阳县(今襄樊市襄阳区)。属扬州。南朝宋改为实土,治义成县(今丹江口市)。辖境约当今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