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眠山

龙眠山

一名龙山。古称龙舒山。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桐城县北,为二县界山。《舆地纪胜》卷45庐州:龙眠山“在舒城县西南八十里春秋村。如卧龙状。邑人李公麟因此取山号龙眠居士”。“龙眠毓秀”为舒城八景之一。《清一统志·安庆府一》:龙眠山,“《县志》:在县北五里,与华崖对峙。多峭壁,俯清流,若青布潭、碾玉硖诸处尤胜。宋李公麟为泗州参军,归老于此,号龙眠居士, 自绘龙眠山庄图,苏轼为之跋。《旧志》:有东西两龙眠。在县北五里,与华岩对峙,盖东龙眠也”。


古称龙舒山、龙山。在安徽省舒城县城西南与桐城市分界处。形如卧龙,故名。山分东西两支,东龙眠属桐城市,西龙眠属舒城县。西龙眠山势蜿蜒起伏,岩壑幽邃,中多峭壁。山上有二龙井、青龙潭、老虎石、鸡冠石、棋盘石、仙人床、玉峡诸胜,山阴有龙眠寨,峥嵘秀削。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因爱其胜,归老于此,号龙眠居士,自绘龙眠山庄图,苏轼为之跋。黄庭坚有诗咏龙眠山曰:“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东龙眠有青布潭、碾玉峡诸景,还有清代张英、张廷玉父子“大小宰相墓”。


猜你喜欢

  • 中都水

    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之惠济河。为汾水支流。《水经·汾水注》:“婴侯之水乱流径中都县南,俗又谓之中都水。”古水名。又称婴侯水。在今山西省平遥县东南。《水经注·汾水》:婴侯之水出谒戾山,“乱流径中都县南,俗

  • 厄鲁特部

    又作额鲁特。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乾隆二十八年(1763),将原属喀尔喀的厄鲁特台吉达木拜所部移牧科布多,编为一旗,置总管,不设札萨克。地在科布多西,布彦图河、科布多河

  •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开河乡西南一里。《春秋》: 桓公十一年 (前701),“公会宋公于阚”。即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中。《春秋》桓公十一年(前701年):公会宋公于阚

  • 岢岚河

    即今山西岢岚、兴县境内之岚漪河。源于岢岚县东南,西北流经县城南,又西流至兴县西北入黄河。《寰宇记》 卷50岚谷县: “岢岚河在县东,水从岚州宜芳县走马岭下流出,去县四十里,西入合河县界。”

  • 伊逊河

    即古索头水。又名伊松河、羊肠河。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南流经隆化、滦平二县入滦河。《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丰宁县:“伊逊河自府界入,纳伊玛图河,并入滦平。”即此。古称索头水、伊松河

  • 田横岛

    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海中。相传即田横率众入海岛处,故名。《史记·田儋列传》:西汉初,田横“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 居岛中”。又《北史·杨愔传》:“愔潜之光州, 因东入田横岛。”即此。《寰宇记》卷20即墨

  • 威远戍

    隋开皇三年 (583) 置,属资中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元和志》 卷33威远县: “本汉资中县地,隋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以招抚生僚,十一年改戍为县,属资州。”

  • 太阳岭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太阳岭在“府东北五十五里。高峻若与太阳齐,逾岭即浦江县界”。

  • 同夏县

    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升武帝出生地同夏里为县。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十五里。陈属建兴郡。隋废。

  • 湟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西都县置,为鄯州治。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取湟水为名。大业初为西平郡治。唐初复为鄯州治。安史乱后,陷于吐蕃,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西都县改置,治今青海省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