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河
①即阳乐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7:龙门河“源出龙门县(今赤城县西南龙关)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汹涌薄,流数里又伏,至朱家营复出,乃东流为河,径县城南,亦名南河。……龙门河东西流,此横河所由名也”。
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为青衣江上源东支。《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龙门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有二源: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一自徼外东流,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八步关、青源河,南流入于青衣江”。
①即阳乐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7:龙门河“源出龙门县(今赤城县西南龙关)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汹涌薄,流数里又伏,至朱家营复出,乃东流为河,径县城南,亦名南河。……龙门河东西流,此横河所由名也”。
②即今四川芦山县东芦山河,为青衣江上源东支。《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龙门河在“县东北五十里。有二源:一自邛州界九子山西流;一自徼外东流,经冷砧河,南流会于金鸡峡口,过鱼喜河、八步关、青源河,南流入于青衣江”。
又名钱家铺。即今河北玉田县南钱家沟乡。濒双城河。清 《畿辅舆地全图》 玉田县: “钱家沟镇,县南三十五里。”
即今河北容城县西南小里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容城县图:西南有小里村。在河北省容城县西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小里,人口3560。1953年设乡,1958年划入南张公社
①在今辽宁新民市东三十里。明《全辽志》卷1沈阳中卫:长山在“(沈阳)城西北八十里”。②在今江苏丹徒市西南二十五里。宋《嘉定镇江志》卷6:长山“山有灵泉,旧传其流与练湖通注,溉民田万顷”。《宋史·河渠志
即铁。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铁丘。《旧五代史·少帝纪》: 后晋开运二年 (945) 二月,“丙戌,幸铁丘阅马”。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铁丘村东。《春秋》哀公二年(前493年):晋、郑战于此。
亦作安巷。在今江苏丹徒县东。《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通大江。有巡司戍守。《江防考》云:自安港而东北百里,为丹阳之包港,皆防守处也”。又称安巷。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北。
在今浙江宁波市东北甬江入海口外。元 《延祐四明志》 卷7定海县: 游山 “在县 (今宁波市镇海区) 东二里海中”。
战国燕邑,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战国策·燕策三》:燕使者见秦王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即此。汉置下曲阳县。古邑名。战国燕邑,后属赵。在今河北省晋州市西鼓城。《战国策·燕策
明万历年间建。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十五里。
即今黑龙江海林市西南长汀镇。为中东铁路海林支线终点站。
即云路沟。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清嘉庆四年 (1799) 参将李正勇御白莲教徒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