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林苑监

上林苑监

官署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议开上林苑,太祖朱元璋因其有妨民业而止。永乐五年(1407)始设于北京,为正五品衙门。置左、右监正各一人,左、右监副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下设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冰鉴及典察前后左右等十署。洪熙(1425)中,併为蕃育、嘉蔬二署。宣德十年(1435)定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分置典署一人,署丞一人,录事一人。掌所辖苑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今属河北),北至居庸关,西南至浑河(今永定河),督种植畜养之事,以供祭祀、宾客、宫府之用。正德(1506—1521)置监督内臣九十九人。嘉靖元年(1522)革八十人,并革蕃育、嘉蔬二典署,林衡、嘉蔬二录事。


官署名。明置,掌苑囿、园池、牲畜、树种等事。其主官为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左右监丞。其属有典簿厅、良牧署、蕃育署、林衡署、嘉蔬署,各典署一人、署丞一人、录事一人。见《明史·职官三·上林苑监》,参看《历代职官简释·上林苑监》。

猜你喜欢

  • 门下书吏

    吏名。晋朝置,为骠骑将军以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者、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之属吏。

  • 南海子总督太监

    宦官职名。明代上林苑宫内谓之南海子,设总督太监一人,掌管上林苑之事。下设提督太监四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数十人。分东西南北四围,每面方四十里,共设二十四铺,各有看守墙铺牌子、净军若干人。东安门外有

  • 须入

    官制用语。宋朝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初改京官,必须先任县令,称为须入。南宋宁宗庆元(1195—1200)中,规定除殿试前三名,省试第一名外,皆须任县令。其后,又命大理评事已改官而未历县令者,并须作亲民

  • 雍畤五尉

    雍畤,也写作“廱畤”。汉承秦四畤,增一畤为五。五畤各置一尉,合称雍畤五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和“雍畤”条。

  • 仪仗副都部署

    见“仪仗都部署”。

  • 西北路招讨使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重要军事机构。掌镇抚西北诸部族,统领突吕不、奥衍、室韦、楮特等部族军及招州兵马。亦称“西北路招讨府”、“西北路招讨司”。置招讨使、副使、都监等职。

  • 土司

    ① 即土官。详“土官”。② 明中期以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由土官所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之统称。如宣慰使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又称土官,元明清所封境内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之

  • 勋武前锋散都督

    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直突属官,在直突都督之下。佐其负责宫禁侍卫。从七品。武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的直突属官,秩从七品下,掌警卫宫廷。

  • 良人

    官名。① 又称“乡良人”、“乡帅”。春秋时齐国置。乡的行政长官。《管子·小匡》: “十里为乡,乡有良人。”有武事,则为一旅之长。《国语·齐语》:“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②女官。秦置。汉

  • 直从

    官名。北魏置。为禁卫武官,位在直阁之下。见《魏书·肃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