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都留守兼本路都总管府

上都留守兼本路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中统四年(公元1263年)置上都路总管府,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给留守司印,皇帝幸大都时行留守事,皇帝还上都则行使总管府职权。十九年(公元1282年)合留守司与总管府为一署,改建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秩正二品,掌守卫宫阙、都城,营建和修缮宫室,造作御用器物,并兼管民政。设留守、同知、副留守、判官、经历、都事、照磨兼管勾,令史、译史、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等员,领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仪鸾局、兵马局、警巡院、开平县、平盈库、万盈库、广积库、万亿库、行用库、税课提举司及饩廪司。

猜你喜欢

  • 第三清

    官制术语。指“清官”中的等级,与官品虽有联系,但不相同。《魏书·明亮传》:“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宣武帝) 延昌中 (512—515),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

  • 右羽林率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羽林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 太子食官署

    官署名。见“食官署”。

  • 司稼寺卿

    官名。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复改司农寺为司稼寺,以司稼寺卿、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为司农寺卿、少卿。

  • 斡罗思卫

    即“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 乐道安贫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属不遇类科目。大历二年(公元767年)诏举,杨膺及第。

  • 征镇

    四征、四镇将军的统称。

  • 显阳苑丞

    官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初置。官名,桓帝初置,掌显阳苑。《后汉书·孝桓帝纪》:“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 回回钦天监

    官署名。明朝掌观察天象、推衍回历的机构。洪武三年 (1370) 改回回司天监置,设监令一人,正四品,少监二人,正五品,监丞二人,正六品。十四年,去少监不设,改监丞,只设一人,降本监秩正五品。三十一年罢

  • 衙皂

    见“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