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丞

中丞

官名。①御史中丞的简称。② 明清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明清两朝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故有此称。


官名。汉代御史大夫有两丞,一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后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而中丞则外出为御史台率,即后来的御史大夫之任。自东汉至北齐(魏、晋、宋、齐、梁、陈、北齐)中丞均为御史台长官(率、长)。隋避国讳,改中丞为大夫,唐沿隋制,以大夫为台长,中丞为副。宋代虽有大夫之名,而不除授,实以中丞为台长。其后,辽、金、元皆与唐同,以大夫为台长,中丞为副。明初沿置,洪武十六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遂无中丞之名。见《通典·职官六·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后汉书·百官三·御史中丞》、《晋书·职官志·御史中丞》、《宋书·百官下·御史中丞》、《南齐书·百官志·御史中丞》、《隋书·百官上、中》、《新唐书·百官三·御史台》、《宋史·职官四·御史台》、《辽史·百官志三·御史台》、《金史·百官一·御史台》、《元史·百官二·御史台》、《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参看“御史台”条。

猜你喜欢

  • 断章

    科举考试出题方法之一。考官拟经义试题时,从六经中摘取上下不相连贯而文意剖裂的语句,或以一句文字的后数字连下句文字的前数字,合为一题,称作断章。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后,朝廷累令禁止。明清八股文的试

  • 提举万寿观

    宋朝宫观官名。仁宗至和元年(1054),始以观文殿大学士晏殊为之。后授例置官。品秩稍低者,则为同提举。

  • 兵科都给事中

    官名。明清兵科之主官。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设一人,秩正八品。建文(1399—1402) 中改为正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满、汉各一人。康熙四年 (1665) 裁。

  • 御前弓马子弟所

    官署名。南宋孝宗时有御前弓马所,后罢。宁宗开禧二年(1206),复置,以御前弓马子弟所为名。设提举官一员,干办官二员,并兼押教官。招募见在军、离军兵官及品之官家或良家子弟,不限有无官资或武举有学籍生员

  • 路钤

    宋朝路分钤辖简称。

  • 南面方州官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辽立国后,仿中原地方建制,设府、州、军、县、乡等地方行政机构,置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及刺史、知州、知府、县令等官,统称为南面方州官。

  • 五爵

    即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尚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为三。”注:“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 总典镌刻

    官名。太平天国前期有典镌刻,后期《幼主诏旨》中有总典镌刻一官,为天朝典官,可能就是典镌刻的主管官。参见“典镌刻”。

  • 司属寺卿

    官名。见“司属寺”。

  • 官名。①掌理皮裘之官。西周置。《裘卫盉铭》:“矩伯庶人取瑾璋于裘卫”, 矩“或取赤虎两、 麂��两,��一”。《裘卫鼎铭》:“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