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射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府所统备身左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朝复名备身左右。参见“备身左右”。
官名。即太子左右内率府所统备身左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唐朝复名备身左右。参见“备身左右”。
官名。清朝道员之一。专司盐务与茶法。雍正五年(1727)置四川驿盐道一人,停粮道兼理之责。乾隆二十五年(1760)专司盐茶,设一人。宣统二年(1910)裁。官名。清代于四川等省置盐茶道,掌盐茶事务。宣
官名。即左武卫将军,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左武卫将军。
官名。清入关前六部中所设之职官。后金天聪五年 (1631) 始置。每部一人,以汉员为之,以沟通满、汉语言隔阂。崇德三年 (1638),每部增至三人,满一人,汉二人。顺治九年 (1652) 定为三品。十
官署名。南朝梁置。东宫诸局之一,设丞。官署名。梁置,掌储供宫中药物。见《隋书·百官上·舍人》。
民国时期文官任用方式之一。荐任官低于特任、简任,高于委任。北洋政府规定,在特任官之下,分文官为九等,第三、第四为荐任官,荐任官属于国务院或直属国务总理的,其任免和叙等均由所属长官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
即“包衣大”。
官署名。南朝梁置。武帝大同七年 (541)立于宫城西,延集学者,置为学士,在馆中讲述经义。多由右卫将军朱异、尚书左丞贺琛讲述梁武帝所撰经义,常使沈洙为都讲。梁代设置的一种科学研究性质的机构。大同七年(
官名,三国吴置,掌助东观令校书修史。参看“东观令”、“东观左丞”条。
辽初官名。太祖时,契丹迭刺、乙室两大部以外各部夷离堇改称令稳。圣宗时,又改令稳为节度使。官名。契丹部落时期的政治、军事首领称夷离堇,辽建国后,除契丹迭刺、乙室两大部之外,其他小部落的夷离堇均改称令稳。
清代内阁内部机构。又称红本房,设于大内。掌呈递本章及题本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