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五部都尉

五部都尉

官名合称。①三国蜀后主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平南中,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分为五部,置以统之。参见《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②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分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为五部,各部置帅。西晋武帝太康(280—289)中改帅为都尉(一说三国魏末改),分为左、右、南、北、中部。见《晋书·北狄传》、《刘元海载记》。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把归降于汉的南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以其中贵者为帅,以汉司马监督。三国魏末,复改帅为都尉。见《晋书·匈奴传》。三国蜀汉平定南中地区后也置五部都尉。《华阳国志·四·南中志》:“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置五部都尉。”

猜你喜欢

  • 武卫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中曹操置,掌统率亲军护卫。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改名“武卫将军”。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统亲军护卫。《三国志·魏书·许褚传》:“后数日(与马超)会战

  • 太子典仓令

    官名。北齐太子典仓署长官,置一员,九品。隋朝沿置,一员,正九品。唐朝置一员,从八品下,掌东宫九谷入藏及庶羞、器皿、灯烛、园圃种植之事。金朝宫师府置,正八品,承奉膳馐。

  • 十二卿

    官名合称。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以太常卿、宗正卿、司农卿为春卿,太府卿、少府卿、太仆卿为夏卿,卫尉卿、廷尉卿、大匠卿为秋卿,光禄卿、鸿胪卿、大舟卿为冬卿,合为十二卿。南北朝以前有九卿,南朝梁

  • 萨保

    官名。隋朝诸州掌祆教事务官,雍州视从七品,诸州二百户以上所置视从九品。

  • 署侍卫班领

    官名。清朝侍卫处职官,次于侍卫班领。顺治元年(1644)设,定员二十四人,由侍卫中遴选。掌领侍卫之事。

  • 制敕房舍人

    官名。“内阁制敕房中书舍人”之简称,见“制敕房中书舍人”。

  • 总理行营大臣

    官名。清朝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1875—1908)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官名。清置,为总理行营事务处的主官,见“

  • 寡君

    春秋时期臣子对别国自称其国君的谦辞。《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

  • 律学助教

    官名。唐朝始置,后几度废置。隶国子监,例置一人,从九品上,掌助博士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为生者,以律令为专业。宋初沿置,与律学博士共掌教授法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不置。学官名。见

  • 巡抚大使

    官名。唐、宋置,掌廉访民瘼,或置副大使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