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城巡防处

京城巡防处

官署名。清朝临时设置的京师卫戍机构。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军北伐,威胁京师,始设。掌京师防卫与治安事宜。置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巡防王大臣若干人,均特简王、大臣兼充。下设文案、营务、审案、粮台四处。五年裁。


官署名。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五月为防堵太平军北上维护京中安全而设,其性质属于战备时期的军事联络、指挥和京师地区的治安机构。其具体职掌有防剿北伐军、调遣官兵、操练旗兵、训练团防、防守稽查、侦察情报、筹运粮饷及审理案件诸项。巡防处设大将军一人,参赞大臣一人,巡防大臣若干人,由皇帝特简,均为兼职。其下设翼长、领队大臣若干人,以副都统等官充任,派兵驻京畿和直隶各州县防堵、稽查;并有办事官四十八人,看守文卷官六人,书吏五十四人。同年九月设立内部办事机构,计有文案、营务、审案、粮台诸处。其后太平军北伐失败,京城巡防处亦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裁撤。

猜你喜欢

  • 右职

    指郡府中的高级官吏。《汉书·循吏传·文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注:“师古曰:(右职)郡中高职也。”金代武散官之称。见“文资官”。

  • 高等审判厅厅长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为高等审判厅的长官。见“高等审判厅”。

  • 庶蠹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庶中士佐官, 正一命。

  • 奉瑞大夫

    官名。十六国前赵刘曜置。《晋书·刘曜载记》:“ (长安人刘终于终南山崩处得有字白玉一方,献上) 时群臣咸贺,以为(石)勒灭之征。(刘)曜大悦,斋七日而后受之太庙,大赦境内,以终为奉瑞大夫。”

  • 典翼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翼王府,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总制。参见“典乐”。

  • 州记室

    州门下吏名。南朝宋置,见“记室书佐”。

  • 殿中寺少令

    官名。渤海国官,殿中寺次官。

  • 随习领事

    外交官名。见“驻外领事馆”。

  • 旅食

    春秋战国时入仕为官然未受正禄之士众食于公家。《仪礼·燕礼》: “士旅食于西门。”郑玄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

  • 平东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初置,吕布曾任之。三国魏时与平西、平南、平北将军合称四平将军,权任很重,多持节都督或监某一地区的军事,有时亦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两晋沿置,魏、晋皆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