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授
唐制,除受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官称制授,见《资治通鉴·唐纪》“景云元年”条。
唐制,除受四品以下,五品以上官称制授,见《资治通鉴·唐纪》“景云元年”条。
官名。唐朝设此官,负责选择米麦;为官署的长官,下有丞四人,监事十人;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宋朝宦官干办龙图、天章等阁俗称。
满语官名。汉译为“大学士”。
见“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司度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合称。即唐、宋时期集贤院、史馆、弘(昭)文馆。
官名。唐朝始置,为户部头司户部司次官。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 ,高宗登基,以避太宗讳,改民部员外郎设。置二人,从六品上。佐户部郎中掌户部司事。龙朔二年(662) 改称司元员外郎,咸亨元年(670)
官名。南诏官,主仓廪,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
官署名。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于各省布政使司内设财政公所,或名度支公所。所内分科办事,其组织机构各省略有不同,山东布政使司所属的财政公所分设以下五科:总核科:掌复核各科收支款目、册籍,核定后由
官名。辽朝袭唐制置。司经局官员,与太子正字共掌典校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