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北院

北院

①即“北枢密院”。②即“北大王院”。


官署名。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院),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院治宫帐部族及属之政;南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院官员称北面官,南院官员称南面官。辽太祖分迭刺夷离堇为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称北院宰相、南院宰相,宣徽、林牙下至郎君护卫皆分南北。北枢密院视兵部,南枢密院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皆由北南二院(府)宰相掌领。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见《辽史·百官志一》。因其牙帐在大内帐殿之北,故称北院。北院治军不理民。

猜你喜欢

  • 俊秀

    官制用语。明朝凡幼童、白丁和商贾以捐纳而得入监为监生者称俊秀。或称“例生”。大都不入国子监读书,只候凭票选官。清朝专指汉人无“出身”而入仕者。武生行伍就文职者亦视于此。其捐输官职,止授从九品或未入流。

  • 丹杨丞

    官名。东晋南朝置,丹杨尹属官。一作“丹阳尹丞”。

  • 修职佐郎

    散阶称号。明朝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七阶。清朝沿置,为文职从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六阶。官名。明代文阶官从八品升授修职佐郎。清代从八品授修职佐郎。见《明史·职官一·吏部》、《

  • 内行长

    官名。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侍从首领,在皇帝出征时有护卫之责。起连接皇帝与外朝的作用,故权力很大。《魏书·薛野䐗传》:“太安(455—459)中,(薛虎子)迁内行长,典奏诸曹事。当官正直,

  • 郡计

    官名。《晋书·羊琇传》记羊“琇少举郡计”。即郡上计吏。参见“上计吏”。

  • 散乐

    杂任职名。唐太乐署置三百八十二人,由乐户充任,掌乐舞承应之事。

  • 同知防御使事

    官名。金置,为诸防御州副长官,位在防御使下,正六品,掌通判防御使事。见《金史·百官三·诸防御州》。

  • 奉膳大夫

    官名。① 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至咸亨元年 (670)改殿中省尚食局为奉膳局,置为长官。② 明置为光禄寺散官。洪武十年 (1377)定凡光禄司少卿出身于庖人者,授此。三十年改光禄司为光禄寺,仍沿

  • 河渠署令

    官名。即河渠令。

  • 典妆官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供宫闱脂粉。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