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兵部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兵部官属移往北京。明仁宗时于南京复置。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一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法吏司,各郎中一人,职方、车驾二司各员外郎一人,车驾司主事二人,其余三司各一人。所辖典牧所、会同馆和大胜关。宣德(1426—1435)后,定以尚书参赞机务,同内外守备官共掌操练军马,抚恤人民,禁戢盗贼,振举庶务。正统六年(1441)始于南京官署前加“南京”二字,称南京兵部。在南京六部中职任最重。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兵部官属移往北京。明仁宗时于南京复置。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一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法吏司,各郎中一人,职方、车驾二司各员外郎一人,车驾司主事二人,其余三司各一人。所辖典牧所、会同馆和大胜关。宣德(1426—1435)后,定以尚书参赞机务,同内外守备官共掌操练军马,抚恤人民,禁戢盗贼,振举庶务。正统六年(1441)始于南京官署前加“南京”二字,称南京兵部。在南京六部中职任最重。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制酒的政令及其方法。北周依《周礼》置酒正中士二人,正二命;酒正下士四人,正一命。属天官府膳部中大夫。
皇帝的称谓。《汉书·五行志》:“天子曰天辟。”
转运司、转运使简称。
妃嫔名号。北周置, 位在三妃下, 六嫔上,位视三孤。内命妇位号。北周置,为皇帝之妾。员额三人,位视三孤,在三妃之下。《隋书·礼仪志》载“皇后率三妃、三㚤、御媛、御婉至蚕所亲祭。”王仲荦《
官名。元朝置,县衙和录事司各设一员,为首领官。掌衙门文书事务和管辖吏员。由路府州县司吏考满充任,一般可升为吏目。明朝沿置,为各县首领官,未入流。掌出纳文移。凡县不设县丞或主簿,则领丞、簿职,掌粮马、捕
官名。新莽地皇元年(后20)分大司马为前后左右中五员,分掌军政。更始政权亦分设左、右大司马。东汉初合为一员,旋罢。三国吴孙权赤乌九年(246) 复分置左、右,孙亮建兴(252—253)中合为一员。十六
清朝“寄信”(“廷寄”)的一种形式。详见“廷寄”。
官名。汉朝始置,为上林苑次官,亦称“上林丞”。隶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林苑有五丞。”南朝宋置,为掌御苑之官。时设乐游、上林、南苑诸御苑,各置苑丞主其事。清朝亦置,为内务府属官。设于内务府奉宸
官名。唐朝边镇武官,位军镇大使、副使下。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家令寺司藏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