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卫士

卫士

武职,历代帝王的保卫人员。秦汉皆有卫士令、卫士丞。领卫士守卫宫门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三年,帝飨卫士于南宫。”


(1)汉代屯卫京师的兵士。汉制,正卒番上于京师的,无论属于南军或北军,均称为卫士。西汉的卫士番上至京师或罢卫离开京师时有迎送的制度。新卫士到来时, 据《汉旧仪》的记载,是由丞相亲到东门劳赐;罢卫时则如《汉书·王尊传》所说,由皇帝“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 仪式更为隆重。(2)汉代守卫陵寝的兵士亦称卫士,由三辅征发。(3)汉代诸侯王国亦有卫士,其成员在国内征发。(4)隋唐时府兵兵士之称。隋唐实行府兵制度,以府兵番上宿卫京师,大业三年(公元627年)规定军人称为卫士。唐初沿隋制,其后卫士番上宿卫的制度废驰,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遂改卫士为武士。

猜你喜欢

  • 昂邦

    满语。意为“大臣”。

  • 神士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春官府太祝下大夫神士中士佐官,正一命。

  • 寿和署

    官署名。旧隶礼部仪凤司,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改隶徽政院,遂为章庆使司之属,掌音乐之事。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罢。

  • 北地将军

    将军名号,西汉置。《汉书·匈奴传》:“宁侯魏遬为北地将军。”北地为郡名。将军名,西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北地郡名。《汉书·匈奴传》:“宁侯魏遫为北地将军。”

  • 马群侍中

    官名。辽朝北面群牧官。掌养马,位在马群太保下。

  • 特任外交专使

    官名。护国军政府军务院置,根据《军务院考实》第五编《职员录》记载,员额一人,在对内对外有特殊事故时,经抚军会议同意后派出,掌办交涉事务。其下并有特任外交副使二人。

  • 翼汉大将军

    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征伐。《后汉书·刘永传》:“永遣使拜宪翼汉大将军,步辅汉大将军。”

  • 胶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胶工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南郊太庙祭器库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掌收藏祭器,以备郊祀之用。

  • 左御史中丞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 (1380) 于御史台置,左、右各一人,俱正二品。因当时不设御史大夫,故左、右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同年即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