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县主簿

县主簿

官名。汉、晋有之,例由令长自辟署。隋炀帝时,诸县始遍置。唐朝赤县置二人,其他县置一人。初以流外人充任,高宗时始定为品官,任上县者,正九品下。负责勾稽县署簿籍,纠正县内非违。北宋太祖开宝三年(970),令诸千户以上县置,四百户以上至千户县以县令知主簿事,四百户以下县以主簿兼知县事。任赤县者从八品上,任三京畿县者正九品上,任上、中县者正九品下,任中下、下县者从九品上。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任赤县者从八品,任京畿赤县者正九品,其余为从九品。南宋沿置,县不置丞者,则兼丞之事。负责出纳官物,销注簿书。辽朝亦置,由政事省差注。金朝赤、次赤、诸县皆置,同为正九品,负责佐理县事。元朝亦置。明朝诸县大都置一人,正九品,与县丞分掌粮马、巡捕之事。


官名,汉始置,为县属吏,掌考核簿籍文书,纠正违法,掌印鉴。类似今天的办公室主任。《文献通考》:“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至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多置之,所职者簿书。”后汉、三国不置,晋沿置,南北朝不置,隋炀帝时诸县皆置,唐、宋等历代多沿置。见《通典·职官十五·总论县佐》、《历代职官表·知州知县等官》。参看“主簿”条。

猜你喜欢

  • 侍御司徒

    官名。辽天祚帝天庆六年 (1116),有侍御司徒挞不也。(《辽史·天祚纪二》)

  • 三独坐

    东汉时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三官合称。汉朝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优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指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尚书令三位官员;因这

  • 右貂

    唐高宗显庆二年 (657) 分散骑常侍为左右,隶中书、门下,皆金蝉、珥貂,右散骑常侍与中书令为右貂。

  • 刻字司

    官署名。西夏朝置。掌管刻字、印刷等事务。末等司。设头监以主其事。官署名。西夏设置,掌管刻字、印刷事务。

  • 副笺

    见“笺”。

  • 于厥迪烈都详稳

    官名。辽兴宗景福元年(1031),以耶律郑留为于厥 (即乌古部) 迪烈都详稳。

  • 官位

    官员的职位。《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 包农昂邦衙门

    满语官署名。汉译作“内务府总管衙门”。

  • 翼正都尉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黄龙元年(229)立孙登为太子,置左辅、右弼、辅正、翼正都尉,以辅佐太子,称太子四友。陈表自中庶子转此。参见 《三国志·孙登传》。官名,三国吴置,为太子四友,掌辅佐太子。《三国志·

  • 弩坊署令

    官名。即弩坊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