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卫寺
官署名。即卫尉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又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再复为卫尉寺。
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22年)改卫尉寺为司卫寺,以司卫寺正卿与司卫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复改为司卫寺,以司卫寺卿与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参见“卫尉寺”。
官署名。即卫尉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 (670) 复; 武则天光宅元年 (684) 又改,中宗神龙元年 (705) 再复为卫尉寺。
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22年)改卫尉寺为司卫寺,以司卫寺正卿与司卫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复改为司卫寺,以司卫寺卿与少卿为正副长官。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参见“卫尉寺”。
内侍阶官名。金朝置。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正七品上。官名。金代内侍官,正七品上,称通掖郎。见《金史·百官一》。
官名。北齐、隋置。见“典农署”。
官名。辽置,见“北院都统军司”。
行征西将军和行征西将军事,都是代行征西将军之职事,凡将军皆掌征伐。《后汉书·孝和帝纪》:“烧当羌寇陇西,杀长吏,遣行征西将军刘尚……讨破之。“《后汉书·窦融列传》:“宪独不受封,遂将兵出镇凉州,以侍中
“行台尚书仆射”的省称。
周朝制定的尊卑等级制度。《左传·桓公二年》: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弍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殿前都点检”省称。官名。五代时后周世宗设殿前司,以都点检、副都点检为正副长官,与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同为禁军最高统帅,而位在都指挥使以上。宋朝初年废。辽代南面军官中有殿前都点检,掌管亲军。金代有殿
官名。梁皇弟皇子府始设,见“王府记室参军事”。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及军中职官。见“朝上典官”、“军中典官”。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掌刑罚,一为天朝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指挥;一为军中典官,员额二人,官阶为职同监军。
即“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