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党政军最高指挥机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七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定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之外设立国防会议,其所审议的事项为:一、国防方针;二、国防外交政策;三、关于国防事业与国家庶政之协进事宜;四、关于处理国防紧急事变事宜;五、国家总动员事宜;六、关于战时一切组织。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议长,行政院院长为副议长,委员均以现任军政长官兼任。国防会议议决事项由议长呈请国民党中央交国民政府令饬主管部执行。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议决撤销国防会议,另组国防委员会、这个组织对中央政治委员会负责,但可直接秘密指导国民政府的军事及行政各级机关,并可以督察各级机关完成它所给予的任务;其组成人员也由军政两方面扩大到将党部的主管人员包括在内。同年八月,即抗战爆发后的一个月,中政会第五十一次会议议决将国防委员会改组为国防最高会议。依照《组织条例》规定,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与国防委员会差不多,且仍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任主席。所不同的是赋予主席对于党政军一切事项,有随宜处置的特权,而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仅得为国防最高会议的副主席;又于国防最高会议设置国防参议会,其职掌是就军事、外交、财政各方面集中参议员的意见,向国防最高委员会提出建议;分赴欧美各国家宣传联络;接受各省政府的委托,协助办理动员事项。同年十一月因为政治委员会组织庞大,不易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委会议决中政会停止开会,其职权由国防最高会议代行。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一月二十九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又决定改组国防最高会议为国防最高委员会,隶属于中央执行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由国民党总裁充任,委员为数甚多,在党的方面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在政的方面是国民政府五院的院长及副院长;在军的方面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此外委员长并可提出人选,经中央常会通过任为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在委员中由委员长指定十一人为常务委员,与委员长共同组成常务会议。这十几个常务委员构成了国家政治最高的决策机关。国防最高委员会同时又是个执行机关,其职权除了承袭了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及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职务以外,党政军三方面都受它的统一指挥。同时它可以不受平时法律的约束,有发布紧急命令之权。国防最高委员会设秘书厅,为委员长的幕僚机关,除秘书长与副秘书长外,分设三处两室。秘书厅有参事若干人,以研究特殊问题为主,例行公务则由所设的秘书承办。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直属机关有中央设计局、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和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

猜你喜欢

  • 捐复

    清朝捐纳授官途径之一。凡官吏因公失误或无实犯赃私而受到降革留任、离任、夺衔、夺资及摘翊等处分者,可以纳捐坐补原缺,称为捐复。旧例,官吏缘事受处分,非数年无过,不得开复。乾隆(1736-1795)中,初

  • 户部仓场衙门

    官署名。清置,掌管京仓、通仓积储漕粮及北运河运粮事务,长官为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所属有笔帖式六人,均由满人充任;经承八人,门吏一人。内部组织分设东科、西科、漕科、详科(办理申报上级的“详文”)、

  • 道正司道正

    官名。元、明、清三朝地方各州道正司之长官。详“道正”。

  • 关内领侯将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置。《晋书·苻洪载记》: “(洪)累有战功,封西平郡公,其部下赐爵关内侯者二千余人,以洪为关内领侯将。”

  • 承德郎

    散官名号。金始置为文散官,以授正七品上文官。元朝沿置,改文官正六品,敕授。明朝为文官正六品,升授。清朝为正六品封赠。官名。金朝文阶官制,正七品上称承德郎;元朝升为正六品;明朝为正六品之阶。见《金史·百

  • 训武郎

    官名。南宋改敦武郎置,为正八品武阶官。

  • 镀铁院

    官署名。金朝属永丰库,掌生熟铁钉线。设都监二员领院事,不设攒典。

  • 山长

    学官名。宋初学者依山林名胜创办书院教授生徒,其掌教者称山长。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命朱式为岳麓山书院山长,其他书院或称山主,或增设副山长。南宋后期,多由州学教授兼任。理宗景定(1260—126

  • 会同

    周朝诸侯依时朝见天子的制度。《论语·先进》: “宗庙之事,如会同。”《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 奏事章京

    官名。清朝外奏事处之职官,亦称 “奏事官”。额设六人,其中内务府司员兼充四人,各部院司员派充二人。掌传递外廷章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