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理少卿

大理少卿

官名。大理寺次官。北齐始置,员一人,四品。隋朝沿置,正四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以后加一员,改从三品,寻废。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复置一员,中宗神龙元年(705)加一员,从四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名详刑少卿,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名司刑少卿,寻复旧。北宋初无职掌,只为四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二员,正六品,南宋减为一员。辽朝圣宗统和十二年(994)亦置,主覆奏。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置,从五品。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左、右少卿各一员,从五品;二十二年升为正四品。清顺治元年 (1644) 置,满一员、汉二员;乾隆十三年(1748)改满、汉各一员; 初满员三品,汉员四品,顺治十六年并定为正四品; 康熙六年至九年(1667—1670)曾复满员三品,汉员四品,后并定正四品;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大理寺改大理院,置一人,升正三品。

猜你喜欢

  • 国子监讲书

    官名。宋朝初年置,太宗淳化五年(994)改为国子监直讲。后复置,以幕职州县官充任。掌以经术教授学生。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

  • 保长

    乡役名。宋朝始置。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之法。三年,始令民间联比以相保任。每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能力者一人为保长。掌率同保之人维持治安。清朝地方编户中亦设。顺治(1644—16

  • 和济局

    官署名。宋制,太府寺所属有和济局与惠民局,均掌配制良药出售以疗民疾。

  • 堂占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注授差遣的一种方式。即选人事先占射政事堂所掌握差遣窠阙。神宗时罢。宋代官员注授差遣方式之一。即由选人事先占射归政事堂拟注的差遣窠阙。

  • 太傅牺叔

    官名,王莽置。《汉书·王莽传》:“更遣复位后大司马护军郭兴、庸部牧李晔击蛮夷若豆等,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

  • 中书省客省使

    官名。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置中书省客省使二人,掌直省舍人、宣使等员选举差遣之事,一人兼通事,一人不兼。大德元年增置员额为使四人,秩正五品;副使二人,秩正六品。

  • 国史编纂处

    国史编纂机构,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北洋政府置国史馆,直属大总统,纂辑民国史和历代通史,并储藏关于历史的一切材料。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停办,另设国史编纂处,属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史学门,民国八年

  • 题授

    任官制度。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官缺不入月选,经题补而授官之例。外官道府以下有题补之缺,缺出由本省督抚以应调、应升之员拣选题奏,由吏部引见奉旨补授。

  • 巡江吏

    海关海事部理船科与地方机构港务班的洋员,即水上警察。见“海事部”。

  • 掌军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196~220)末刘备置。以益州太守董和任之,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成为主要辅政官员。官名,东汉末年刘备置,与诸葛亮共掌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三国志·蜀书·董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