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常礼院

太常礼院

官署名。唐朝始置,属太常寺。德宗贞元七年 (791) 置礼院直二人,九年置礼院修撰、检讨各一人。掌教礼仪,事许专达。五代沿置,掌郊庙之制,检讨礼仪故事。宋初设判院,掌礼仪之事。仁宗天圣元年(1023)以礼仪院并归本院,增置同知太常礼院官。名义上隶太常寺,实际事皆专达,寺、院之事不相兼。康定元年 (1040),始由判太常寺官兼领。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废,于太常寺设礼仪案掌其职。


官署名。唐始置,属太常寺,有礼院修撰、礼院检讨等官。宋沿置,掌议定礼制。宋代太常礼院虽然名义上仍隶属于太常寺,其实直达皇帝。置判院、同知院四人,太常寺与太常礼院事不相兼,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置判寺、同判寺,始并兼太常礼院之事。

猜你喜欢

  • 参知政事行府

    官署名。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因遣参知政事汪澈督视湖北京西路军马而置。其公事行移依三省体式,遇军期急切事务,难以申请待报者,许随宜措置。设主管机宜文字、提举一行事各一员,提辖一行

  • 师君

    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三国志·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东汉末年,五斗米道的首领张鲁自号为师君。《三国志·魏书·张鲁传》:“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

  • 外厩丞

    官名。南朝梁、陈置,掌宫廷用马,属太仆卿。

  • 翰林待诏

    官名。唐玄宗开元元年(713)置,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其后,以中书省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演

  • 掌朝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秋官府掌朝司长官,皇帝临朝时,典笔砚,持至御坐,由承御大夫取以进上,并掌纠察非违,肃正朝仪。下设小掌朝上士以佐其职,领掌察上士、司约中士、司盟中士、职金中士

  • 左右旅贲倅长下士

    官名。见“左右旅贲率上士”。

  • 州左户掾史

    州分职吏名。北齐上上州在户曹掾、史之外,又有左户掾、史,其与户曹掾、史如何分工则不详。参见“州户曹掾史”。

  • 右渐尚王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地位在左、右於陆王之下。

  • 太史署

    官署名。北齐置。掌管天文,地震及云气的观测事务,推算律历以及卜筮等事务。属太常。以太史署令为长官。

  • 太子中盾署

    官署名。北齐置,属太子率更寺,掌巡逻禁卫。设令、丞为长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