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直官
隋制,尚书省三十六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如汉尚书台之制。唐制,“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执直簿一,转以为次”(《唐六典·尚书都省》)。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并在尚书省置押宿官。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诏尚书都省及六部各轮郎官一员宿直。辽置于皇太后宫,掌宫内宿直之事。
隋制,尚书省三十六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如汉尚书台之制。唐制,“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执直簿一,转以为次”(《唐六典·尚书都省》)。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并在尚书省置押宿官。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诏尚书都省及六部各轮郎官一员宿直。辽置于皇太后宫,掌宫内宿直之事。
官署名。北宋置,属司农寺,掌修缮仓屋事。哲宗绍圣元年 (1094) 废,以其事归将作监。
唐末五代时藩镇设置的特种部队。陈傅良《历代兵制》记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朱全忠攻沧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调其境内凡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皆文其面,曰定霸都。”这支军队至后唐庄宗时仍然存在。
官名。十六国后赵石虎建武(335—348)中置,掌东宫宿卫,位在太子四率上。参见《晋书·石季龙载记》。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改枢密直学士置,属侍从职。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复旧名。
宫观官名。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始置,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
① 官名。商朝置。原指驻守在边疆的武官,后成为侍王左右的史官。西周史官分太史和内史两个系统。内史系统包括内史、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尹氏、内史尹氏等职名。春秋又有南史、左史、外史等职名。战国增置御史、柱
官名。清末外务部之长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设。从一品。佐外务部总理亲王主持交涉事务。宣统三年(1911)省会办兼职,改尚书为外务部大臣。
官名。隋朝太仆寺典牧署次官,置三员,从九品上。唐朝沿置四员,正九品上,玄宗开元(713—741)初升从八品下。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
官名。即太子左内率。
武官名。辽置,见“辽阳大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