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察举

察举

选官制度。汉朝规定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始于汉文帝,至武帝时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度,主要有岁举和诏举。岁举一年一次,由刺史、郡国守相察举孝廉及秀(茂)才等。诏举则时间、对象、员额等均由诏令规定,科目有贤良方正、文学、明经等,对策合格者授以官职。后世仍有沿用,具体制度不同。


汉朝选拔官吏的方式,始于汉文帝,成熟于汉武帝,后成为定制。根据人口多少,由地方长官和丞相、御史、列侯推荐,再经对策等考核,依才授实。其察举科目为孝廉、茂才(秀才)、贤良文学等。初行时曾选拔出一批才能之士,到东汉后期,则成为门阀权势之工具,造就了一批累世宠贵、世代为官的豪门贵族,以失去其原察举之意。

猜你喜欢

  • 八司马

    麴氏高昌国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司马的合称,是诸部的次官。分见各条。

  • 即用班

    清朝授官班秩之一。指奉旨以某官即用者之特旨班次。凡奉旨指明何衙门及何省者,亦遇缺即用。乾隆三十年 (1765)定,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不入常班班次,即行选用。

  • 大司徒卿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长官,亦省称大司徒,员一人,掌民户、土地、赋役、教育、仓廪、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正七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地官府”。官名。北周依

  • 行军都监

    武官名。辽置, 见“行军都统所”。

  • 五帝

    五帝指传说中的五位国君,具体是哪五位君主,其说有三:1、太昊、神农、黄帝、少昊、颛顼。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汉书·扬雄传下》:“复三皇之田,

  • 紫微省

    官署名。即中书省,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五年复名中书省。参见“中书省”。官署名。唐玄宗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改中书令称紫微令,改中书侍郎称紫微侍郎。见《新唐书·百官二·中书省》注。参看“中

  • 量人

    官名。①周朝置。掌测量道路。《仪礼·大射》: “司马命量人,量侯道,与所设乏。”郑玄注:“量人,司马之属,掌量道巷涂数者。”② 《周礼》夏官之属。掌测量营造城邑宫室的土地面积。《周礼·夏官》: “量人

  • 详刑寺正卿

    官名。见“详刑寺”。

  • 中书省录事

    官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分掌中书省诸案公事,正八品。

  • 右行人

    官名。明初行人司职官,洪武十三年(1380)置,从九品,寻改为右司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