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西汉武帝时常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掌收发文书章奏庶务,后渐成定制,成为中朝常设官职,员四人,一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主羌夷吏民,一主户口垦田功作,一主钱帛贡献委输,分隶诸曹尚书。东汉置三十六员(或说置三十四员、三十五员),分隶尚书台六曹尚书,分曹治事。百官章奏由八座收纳后,由尚书郎启封,面奏皇帝,事之轻重,可自酌情决定,并解答皇帝的质疑。皇帝成命经八座传达后,由尚书郎代拟诏令下达。其官缺,从三署郎中选年不满五十之孝廉,诣尚书台考试,每缺一郎试五人。初上尚书台任职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一说初上台称守尚书郎,满岁称尚书郎中),三年称侍郎,统称尚书郎。秩四百石,秩轻而职显权重,升迁颇速。其出任外官,初补县长,章帝后得补千石县令,甚至有赐迁二千石刺史者。魏、晋出居外朝,为尚书省诸郎曹长官,隶列曹尚书,分曹执行政务,奏对拟诏之职则移归中书。其职清美,凡政事须议者先由其立意,文书庶务则由令史、书令史等属吏处理。亦称尚书郎中,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或冠以朝名,皆可统称尚书郎。三国魏置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都官、骑兵二十五郎。西晋罢农部、定课,增直事、屯田、左士、右士、运曹,分民曹、中兵、外兵为左、右,分主客为左、右、南、北,凡三十五曹,设二十三郎分领之,或一曹数郎,或数曹一郎。东晋几经省并,最后唯置殿中、祠部、仪曹、吏部、比部、左民、驾部、度支、金部、仓部、库部、中兵、外兵、三公、都官十五郎。南朝宋、齐定置二十郎: 吏部、删定、三公、比部隶吏部尚书; 祠部、仪曹隶祠部尚书或尚书右仆射; 度支、金部、仓部、起部隶度支尚书;左民、驾部隶左民尚书; 都官、水部、库部、功论隶都官尚书; 中兵、外兵隶五兵尚书。梁增三郎: 虞曹、屯田隶左民,骑兵隶五兵。陈省二郎,或说为骑兵、虞曹。自晋以后,多不直接向皇帝奏对,其章奏由中书、门下转呈代奏,至梁始可不经转呈,径上皇帝。魏、晋、宋六品,梁吏部郎十一班,诸曹侍郎六班、郎中五班,陈皆四品、六百石。北朝可直接向皇帝奏报本职政务。北魏前期尚书省诸曹皆置尚书为长官,下设郎及令、长、给事中等员。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以尚书郎为诸郎曹长官,分隶六曹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中五品上,郎从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西魏置尚书十二部: 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计部、膳部、驾部、蕃部、宾部、虞部,各设郎中为长官,或说亦置尚书。北齐置郎曹二十八,郎中三十员: 吏部(二员)、考功、主爵郎中隶吏部尚书;殿中、仪曹、三公(二员)、驾部郎中隶殿中尚书; 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郎中隶祠部尚书; 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兵郎中隶五兵尚书; 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郎中隶都官尚书; 度支、仓部、左右户、金部、库部郎中隶度支尚书,六品。隋初改称侍郎,炀帝复称郎,为二十四司长官: 选部、主爵、司勋、考功隶吏部尚书; 人部、度支、金部、仓部隶民部尚书; 仪曹、祠部、主客、膳部隶礼部尚书;兵曹、职方、驾部、库部隶兵部尚书; 宪部、都官、比部、司门隶刑部尚书; 起部、屯田、虞部、水部隶工部尚书。然多冠以司名,不常有单称尚书郎者。从五品。唐朝定称郎中,冠以司名。历代因之。


官名。东汉尚书分曹办事,担任曹务的称尚书郎。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徐防传》:“防少习祖父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其后,魏晋南北朝、隋皆沿置,职事不尽相同。

猜你喜欢

  • 天策上将府

    官署名。唐高祖武德四年 (621)为酬秦王李世民平洛阳大功而特置,掌全国征讨军事,位在王府之上。以天策上将军总判府事,有长史、司马各一员,从事中郎二员,并掌通判府事; 军谘祭酒二员,掌参谋军事,赞相礼

  • 西台直后

    官名。北魏置,为侍卫之官。《魏书·奚康生传》:“后(康生)以勋除中坚将军、太子三校、西台直后。”

  • 大理寺丞

    官名。见“大理丞”。官名,北齐于大理寺卿、少卿之外置大理寺丞,为卿的佐官。隋初沿置,炀帝时改为勾检官,与大理寺正分判狱事。唐代复为大理寺丞,员额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其断罪不当,则由

  • 同知弘文院事

    官名。金置,为弘文院副长官,从六品,位在知院下,与知院共掌校译经史。见《金史·百官二·弘文院》。

  • 买卖衙

    太平天国前期所设事务性典官衙之一,所掌似为主管天京的贸易与市场管理。陈作霖《可园备忘录》:“时贼中买卖衙方立杂行,有机匠,菜园名目,外舅与家君议乘此图一容身之地,而留予暂匿伪衙。”后来各行业分立机构,

  • 鱼曹尚书

    北魏“虞曹尚书”别称。《韩震墓志》志阴载其妻父娥清曾任之(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281)。

  • 掌讶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掌讶中士八人,掌迎宾客。北周仿《周礼》之制置掌讶中士,正二命;掌讶下士,正一命。属秋官府宾部中大夫。

  • 兵仗局

    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之一。掌造各项军器及御用锤、钳、针、剪之类,故又有小御用监之称。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设正五品大使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副使各一人佐之。所属有火药局、军器库等。为内官二

  • 大僧正

    见“僧正”。

  • 乙室王

    即“乙室部大王”。官名,又称“乙室大王”、“乙室部大王”,为辽代乙室部长官,掌乙室部族的军马等事务。此王多由皇族或国舅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