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崇政院

崇政院

官署名。① 即枢密院,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改枢密院置,院使、副使各一人,直学士二人,后改为直崇政院;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复为枢密院。参见“枢密院”。②即资正院,元惠宗至元六年十二月(1341)为完者忽都皇后置资正院,掌财赋等事,正二品,有院使六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将昭功万户府司属,集庆路钱粮并入,有司每年验数拨付,正宫皇后崩,册立完者都忽为皇后,遂改此名。


官署名。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改唐枢密院为崇政院,《文献通考·职官十二》“枢密使”条说:“梁革唐世宦官之弊,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命敬翔为使,始更用士人,备顾问参谋议于中则有之,未始专行事于外也。”崇政院初置时设使、判官各一人,旋改判官为副使。次年,置崇政院直学士二人,选有政术、文学者为之,其后又改为直崇政院。唐代枢密使以宦者充任,无公署,无官属,崇政院使则以士人充任,有公署,有官属,名为出纳王命,实际上是决策机关。至后唐又改为“枢密院”,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司空

    官名。①相传殷朝为辅政大臣之一。《礼记·曲礼下》: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郑玄注: “此亦殷时制也。”西周为三公之一。亦作“司工”、“大司工”、“大司空”。《盠方彝

  • 忠勇

    宋朝功臣号。以赐诸班直将士。参见“功臣号”。

  • 九服

    ①周朝王畿以外九等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

  • 执刀

    杂任职名。唐置于各府州,掌执刀随从,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

  • 庖正

    官名。传说有虞氏置。掌烹饪供饮食的官长。《左传·哀公元年》: “逃奔有虞,为之庖正。”官名,掌管膳食。《左传·哀公元年》:“逃奔有虞,为之庖正。”注:“庖正,掌膳之官。”

  • 梅勒额真

    满语官名。又作“美凌厄真”。意为“围肩之主”。或 “两肩之主”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编立八旗,每旗设一固山厄真,又设左、右梅勒额真各一人以佐之。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称“

  • 副榜

    科举考试的一种附加榜示。于正式录取名额之外,另取若干名列为副榜。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中书省奏会试例取十八人外,再取副榜二十人,副榜之名始于此。明永乐中会试有副榜,给一些下第举人以做官的机会。嘉

  • 颜料局

    官署名。明朝工部虞衡司所属机构。初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后革。掌淘洗青绿,如烧造银硃所用之水银,烧造黄丹所用之黑丹等,皆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进赴甲字库收贮。官署名。明置,属工部。掌造作颜料。设大使一人

  • 幕职官

    官名统称。唐朝中期以后,节度使属官节度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随军,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支使,经略使属官经略判官,以及节度、观察、防御、团练推官、巡官,皆为幕职官。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

  • 五部尉

    官名。汉末洛阳分东西南北中五部,每部置尉一人,掌治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注:“《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