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左庶子

左庶子

官名。秦汉置有太子庶子。西晋始分左、右。武帝咸宁四年(278)以朱冲任此职,定为太子东宫官属。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隋为太子门下坊长官,员二人,正四品上。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门下坊为太子左春坊,左庶子为左中护。咸亨元年(670)皆复旧。睿宗景云二年(711)再改门下坊为左春坊,庶子以比侍中,置二人,正四品上。宋不常置,每立太子,随宜除授,多以他官兼领。明初置,洪武十五年(1382)更定左春坊官,员一人,正五品,为左春坊主要官员,在大学士之下,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之上。其职在于陈古义、申典制,以规鉴太子。不常置。嘉靖后,詹事府坊局之官,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顺治九年(1652)沿置为詹事府左春坊官,十五年裁。康熙十四年(1675)复置。满、汉各一名,正五品。掌记注撰文。汉员则兼翰林院侍读。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省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为太子宫官员。庶子之官始于周朝,《礼记·燕义》:“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其后,秦、西汉、东汉皆有庶子。西汉庶子为太子官,五人,秩六百石;东汉庶子无固定人数,秩四百石。晋朝有庶子六人,职比散骑常侍、中书监令,为太子侍从官。南朝、宋、梁、陈皆置太子庶子,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隋朝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唐朝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正四品,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自此以后,历代相沿。清朝左春坊置左庶子,正五品,掌记注撰文。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太子庶子》、《晋书·职官志》、《宋书·百官下》、《隋书·百官上、下》、《新唐书·百官四上》、《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清史稿·职官三·詹事府》。参看“春坊”和“庶子”条。

猜你喜欢

  • 骁锐将军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梁置。为百号将军之一,拟官六品。见《隋书·百官上》。参看“骁雄将军”条。

  • 丰储仓所

    官署名。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置,设提领一人,监官二人,掌桩管米收藏之事,非奉朝廷指挥不许支拨。属吏有职级一人,主管文字一人,贴司一人,手分一人。隶司农寺。

  • 近侍局提点

    官名。金置,为近侍局的主官。见“近侍局”。

  • 转运副使

    官名。宋朝京东、京西、河北、陕西、河东及淮、浙诸路转运司皆置,为转运使副贰。不设正使处,或置二员。选朝官以上充任。辽朝转运使司所置,为南面财赋官。金朝为正五品,居转运使、同知转运使下。官名。宋辽金置,

  • 朝右

    1、州“别驾”、郡“功曹”的别称。朝,官府治事的大堂。因别驾、功曹位居同僚之右(上),故称“朝右”。《后汉书·王堂传》:“其宪章朝右,简覈才职,委功曹陈蕃。”晋朝卢谌《赠刘琨诗》:“谬其疲隶,授之朝右

  • 侍曹尚书

    官名。据应劭《汉官仪》记载,汉武帝时置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后汉书·百官志》称为常侍曹,主公卿事,东汉改为吏曹尚书。见该条。

  • 虞候大都督

    官名。北魏置,北周沿之。《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 “(安定王)中兴(531—532)初,(莫多娄贷文)除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虞候大都督”。官名。北齐、北周均置,掌督兵马纠察盗贼。见《历代职官简释·

  • 和容

    官名。春秋时晋国置。掌接待宾客及出使。《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羊舌大夫)至于其为和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卢辩注:“和容,主宾客也。”王聘珍解诂:“主宾客,谓应对诸侯及受命而使也。

  • 散辈

    无具体职掌的散官的泛称。《魏书·高允传》:“(高怀)授中散,恬淡退静,不竞世利,在散辈十八年不易官。”

  • 中盾署令丞

    官名。北齐于太子率更寺置中盾署,有令及丞,掌周卫禁防,漏刻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