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庶吉士

庶吉士

官名。亦称庶常。明清翰林院庶常馆学员。明初分设于六科,学习办事。永乐二年(1404)始置翰林院庶常馆,选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充之。宣德五年(1430)命学士充任教习。清初沿设,每科殿试后选文品兼优之进士充之,雍正元年(1723)后,改以朝考选之。又,试博学鸿词入式,或奉特旨改馆职者,亦得充之,均员额无定,称“馆选”。在馆学习三年后奏请“御试”,分发任用,称“散馆”。或授编修、检讨、或授部院司员,知县、亦有留馆者。领取俸给与“廪饩”银。光绪(1875—1928)末停科举,改由留学毕业及国内大学毕业者充之,食七品俸,或径授编修、检讨,与旧制不同。参见“朝考”。


官名。明清皆置。《明史·职官二·庶吉士》:“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清沿明制,参看《清史稿·职官二·翰林院》、《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猜你喜欢

  • 天乐署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由昭和署改立,掌音律,秩正六品,隶礼部仪凤司。皇庆元年(1312),升从五品。置署令、署丞、管勾各二员,协音、协律各一员。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四年,改昭和署为天乐署,

  • 详谳

    官制用语。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置审刑院,凡具狱案牍先由大理寺断谳,然后关报审刑院,知审刑院与本院详议官根据案情写成文章,上奏皇帝。审刑院这种职能,称为详谳。

  • 钱法侍郎

    官名。即督理钱法侍郎。明末於户部置,品秩正三品,与侍郎同。天启五年 (1625) 因钱法混乱,专设户部侍郎一人督理。清亦置。参见“督理钱法侍郎”。

  • 兵马都总管

    官名。见“诸军兵马都总管府”。

  • 民政副大臣

    见“民政部侍郎”。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改民政部左右侍郎为副大臣,减员额为一人。见“民政部”。

  • 乡团

    隋朝左右卫诸府、东宫领兵开府置下属组织,有团主一人、佐二人,掌领乡居军户,检查户口,劝课农桑,中后期渐成为里坊组织。

  • 内史上大夫、中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六人,掌王的爵禄废置杀生予夺八种权柄的法则,书写王的诏命,并保存其副本。北周春官府本置内史中大夫一人,正五命;副职为小内史

  • 正直侍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指诸侍中中主要值事者,由侍中轮流担任。舆驾出时,由其主持仪式,并负玺陪乘。

  • 典牛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掌牧养公家之牛以供祭祀、宾客、军役之需。北周地官府载师中大夫所属有典牛中士,正二命;典牛下士,正一命。掌同《周礼》之牛人。

  • 盐泽丞

    官名,汉置,为盐泽长之副,佐长掌盐泽事务。参看“盐泽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