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待罪

待罪

①供职之谦词。官吏因怕失职获罪,故称。《汉书·石庆传》: “幸得待罪丞相,疲驽无以辅治。”宋朝宰相、执政于奏章中常自谦言: “待罪政府”。②臣僚等候处分之谓。《汉书·匡衡传》: “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③宋朝官员向朝廷上章自劾,亦称“待罪”。

猜你喜欢

  • 鞮译

    翻译官。《文选》南齐王元长(融)《曲水诗序》:“匦牍相寻,鞮译无旷。”

  • 尚书铨

    唐代由吏兵二部尚书主持的铨选,见“三铨考试”。

  • 中等教育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原设普通教育司,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分设中等教育司与国民教育司。中等教育司掌全国中等教育行政事务。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司事。

  • 中尚药局典御

    官名。北齐置中尚药典御及丞,属中侍中省,掌供御医药。

  • 少年都统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坚置。苻坚伐东晋前,召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武艺骁勇者出征,至者三万余骑。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为其统帅。参见《晋书·苻坚载记下》。

  • 大赘官

    官名。新莽置,秩位上卿,为六监之一。主乘舆服物,后又典兵。新莽亡后即废。官名,西汉末年王莽置,掌乘舆服御之物,后又掌兵,秩位上卿。见《汉书·王莽传》。

  • 行督军校尉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督将士作战。《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行督军校尉,位低于行督军将军。行,代行。

  • 行介

    官名。又称“上介”。周朝置,外交使官行人的副使。《韩非子·八经》:“遗使约其行介”。《左传·昭公元年》:“楚公子围聘于郑”,“伍举为介”。杜预注:“介,副也。”

  • 押运同知、通判

    清代司押运漕粮的地方佐贰官。押运漕粮本为督粮道之职,因督粮道在各任所董理运务无暇兼顾而委之于地方佐贰官。押运同知、通判掌督押粮船,管束运军,查禁沿途迟延、侵盗及搀和诸弊。清制共设押运同知、通判十六人,

  • 实业司郎中

    官名。清末学部实业司之长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额二人,正五品。掌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