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服郎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
宫名。北魏设置,掌御用服饰,秩从六品上。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
宫名。北魏设置,掌御用服饰,秩从六品上。
官名。明初置为太子东宫官。由勋旧大臣兼领其职,不别设,以训导太子。洪武十五年(1382)以后不置。
官名。北魏秘书省属官。详见“钟律郎”。
官署名。金朝在各府镇置都军司,掌军率差役,巡捕盗贼,总判军事,并与录事同管城隍。见《金史·百官三》。
官名。北魏置。为虎贲军下级军官。《魏书·尉拨传》: “(尉拨) 从讨和龙,迁虎贲帅,转千人军将。”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尚书右选置,掌武臣奏荐、酬赏军功。
官名。唐朝边镇武官,位军镇大使、副使下。
官署名。渤海国置,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
宋朝三司别称。宋朝掌管国家财政的官署。《宋史·职官二·三司使》:“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官名。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置,以参知政事兼任,为国用司副长官,五年罢。宁宗嘉泰四年(1204)复置,仍以参知政事兼,员二人。参见“国用司”。官名。宋置,为国用司的副长官,见“国用司”。
官名。东汉置,属光禄勋,由谒者仆射统领。员五人,秩六百石,职掌殿中礼仪。官名,东汉置,属光禄勋,共五人,由仆射统领。俸比六百石,掌殿上时节威仪。见《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