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提学

提学

官名。① 宋朝以后管理府、州、县等地方学校及教育行政之官员。宋于各路设提举学事司,简称提学。金设提举学校官。元设学提举司。明正统元年(1436)设提督学校官。两京以御史,十三布政司以按察司佥事充任,称提学道。清雍正四年(1726)改设提督学院,长官称提督某省学政,简称学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设提学使,并增吉林、黑龙江、江宁、江苏、新疆各一人。以迄清亡。②太平天国朝上职官。干王洪仁玕改革科举,始设。为郡试主考官。每年一科,由天朝简放 考毕回京。


宋徽宗时设提举学事司,掌管一路州县学政,每年巡视所属学校,考查师生勤惰情况。见《宋史·职官七·提举学事司》。元代设儒学提举司、蒙古提举学校官,性质与此类似。见《元史·百官七》。明初置儒学提举司;英宗正统元年设提督学校官,布政司有提督学道。见《明史·职官四·儒学、布政司参政》。清朝称提督学政,每省一人,掌本省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视所属学校,考查师生勤惰,升其贤能者,斥其不帅教者;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见《清史稿·职官三·提督学政》。

猜你喜欢

  • 太仆主簿

    辽官名。太仆寺官员,掌簿册文书。

  • 会举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布政使、按察使员额有缺,由三品以上官会推,称为会举。见《明史·选举志三》。

  • 太子右清道率府

    官署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右虞候率府为太子右清道卫,中宗神龙元年(705)复,玄宗开元(713—741)初改定为太子右清道率府,置率一员、副率二员,掌昼夜巡警,统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 有

  • 火房

    清朝一些部院衙门的内部机构。多隶于各司,以经承管理,负责办理火食。

  • 明锐将军

    参见“十明将军”。

  • 平水

    ①官名。三国魏置于诸郡,掌均水渔税。《三国志·杜恕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预勅督邮、平水,不得令属官遣人探候,修设曲敬。”②官署名。南朝梁置。参见“平水令”。官名,三国魏置,为郡府属吏,掌平水均渔

  • 蒙古提举学校官

    官名。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置于江浙、湖广、江西三行省,提举,从五品,三省各一人;同提举,从七品,三省各一人。

  • 前锋副都督

    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直卫属官,佐前锋正都督负责舆驾出入的侍卫。八品。

  • 官名。春秋时齐国等置。掌理山林禁令。《国语·齐语》: “山立三衡。”

  • 西掌客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 仿《周礼》掌客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西边诸国使臣来朝的接待和安排。下设西掌客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