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检点

检点

官名。太平天国朝上职官。起义之始即设。初期设三十六员,以殿前左一、殿前右二为序编次;至第十一始,去“前”字,依次类推,至殿右三十六检点止。奉命可统数军,行文称钦差大臣,总制以下皆听指挥。有功将士,常加恩(赏)检点虚衔,称殿前检点,不得与正检点并列。另有职同检点无定数。天朝后期设六爵,检点已成卑官。至天历丁巳七年(1857),己排至一百五十二号。


官名。也写作“点检”。从五代到宋初有殿前都检点、副都检点;掌侍卫扈从之事,为禁军首领。五代末,赵匡胤以后周都检点废周建宋。辽,金皆置。见《文献通考·枢密院·殿前司》、《辽史·百官四·南面军官》、《金史·百官二·殿前都点检司》,参看“都点检”条。

猜你喜欢

  • 中第

    ①选举制度用语。(1)秀才、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中等成绩。南朝宋明帝泰始中(465—471) 规定,策试五条,答对三、四条者为中第。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中第者拜中郎。北魏时“秀孝”策试中第者,

  • 卫士署

    官署名。北齐置,属卫尉寺,掌管京城及诸城门卫戍士兵。设令、丞。

  • 侍御给事

    官名。北魏置。《魏书·阉官传》:“(王质)迁为侍御给事,又领选部、监御二曹事。”参见“给事”。

  • 庆宁宫提举司

    官署名。金朝属尚书省刑部。掌守护宫城殿位。设提举、同提举总领司事。提举秩正七品,兼龙门县令。同提举秩正八品,兼仪鸾监。官署名,金朝置,掌守护宫城殿位。其官有提举,正七品;同提举,正八品。属尚书刑部。见

  • 蒙藏委员会

    官署名。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属行政院,掌管蒙古、西藏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设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人,委员十五至二十一人,就其中指定常务委员六人,由国民政府选熟悉蒙藏政教情形者担任,下设蒙事、藏事、总

  • 安徽司

    即“安徽清吏司”。

  • 乡自治会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停办各级地方自治,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复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七月三日公布《乡自治制》,但未实行。其规定如下:乡为法人,受县

  • 朝内六部

    官署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属天王直接领导,是综理国政的机关。太平天国前期天王府不置六部,东、北、翼三王府均设六部尚书,分理国政。东王由于天王的授权,可以节制其他诸王,因此,东王府的六部实际上成了天国行

  • 司舞下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正一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职掌参见“司舞中士”。

  • 监兑

    清代漕运有监兑官,每省委派府佐担任,负责监察,凡米色好坏、兑运的延滞,及运军水手盗卖漕米、渗水和沙、私带客货,以及强横生事等,责令监兑官严行禁戢。见《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