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库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武库司员外郎。明清兵部武库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库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以科甲出身者补授。满洲、蒙古司官初不分曹,随长官所派。康熙五十七年(1718)定制二人,满、蒙各一人。皆为从五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官名。简称武库司员外郎。明清兵部武库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库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以科甲出身者补授。满洲、蒙古司官初不分曹,随长官所派。康熙五十七年(1718)定制二人,满、蒙各一人。皆为从五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见“驻泊”。
官署名。清朝銮仪卫右所下设机构。顺治十一年(1654)置,掌管帝、后仪仗之伞、盖等。设掌印云麾使,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共掌司事。
官署名。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唐古特官。清设于后藏,属唐古特文官。员额不定,亦无一定职务。民国时期沿置。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掌制作铠甲等,隶少府监,不久废除。
官名。简称“北洋大臣”。清朝同治九年 (1870) ,改三口通商大臣设。加钦差名义,由直隶总督兼。掌直隶、奉天、山东三省通商、交涉、海防及其它洋务。凡津海、东海、山海各关政悉统焉。官名,清朝道光年间,
见“都统”①。官名。为旗的长官。满族,蒙古、汉军每旗一人,为一品官,副都统每旗二人,为正二品官。掌管旗的户籍和军政。旗是满族民籍和军队相结合的编制。初为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镶黄、镶白,镶红、镶
官署名。即“虞衡清吏司”。
考问审查官吏称考案。《汉书·薛宣传》:“栎阳令游自以大儒有名……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价)数不可知。证验以明白,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故使掾平鐫令。”
官署名。宋朝太常寺与大晟府所属机构。掌礼乐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