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试

殿试

选举制度。科举考试名。又称御试、廷试,亲试。唐武则天曾策问贡士于洛城殿,为殿前试士之始。宋太祖开宝六年(973),从下第举人徐士廉所请,创立殿试制度,为科举最高一级考试礼部试后再由皇帝亲临覆试。内出试题及出处义理,由御药院雕印。八年,又别为升降等第,始有省试、殿试之分,省试第一名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此后,取士大权收归皇帝,中第者为天子门生。金朝,设读卷官十九人,初黜者亦赐第,称为恩例。初或设二状元,后改一名。元朝,设考试官二人,读卷官二人,又以监察御史二人参掌其事。明朝,以翰林及朝臣有文学者为读卷官,共阅试卷,拟定名次,呈皇帝裁决。清朝,会试中式者赴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胪传。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考试多在四月举行。殿试揭晓,皇帝升殿传胪,宣布名次,张榜于长安门外。


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又称廷试或御试,实际上是省试的一种复试。唐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曾在洛阳殿策问贡士,不过此时是以考功郎中负责取士,武后的殿试不过是下行其事,并不是省试的复试。至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翰林学士李防知贡举,下第人徐士廉击登闻鼓,诉李防用情取舍,考试不公平,太祖对落第人重新御殿重试,续取二十六人,李昉原取十一人中罢黜李昉之同乡一人。但这次殿试并不是重定名次,只是把续取者排列在原取者之后一同放榜,所以不能算作是殿试以后的一级考试。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始正式以殿试为省试的复试,按殿试成绩重定名次,因此有省元和殿元的区分。殿试第一名者称为状元。殿试时间是紧接在省试之后,亦在解试次年的春季。殿试进士与诸科,其内容初始为诗赋,至太宗时加论一首, 此后遂以三题为准,至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罢诗赋,论三题,专以策定看,限千字以下。试卷评阅,分为五等:学识优长,词理精纯为第一等;才思该通,文理周率为第二等;文理俱通为第三等;文理中平为第四等;文理疏浅为第五等。上二等为及第,三等予出身,四等予以同出身。金代称殿试为御试,在会试之后进行。明制殿试亦在会试之后,合格者为进士, 分一、二、三甲, 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一甲只三名,授修撰、编修,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之入翰林,从这时开始。一部分进士令其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院、承敕监、中书六科的称为庶吉士,在六部都察院诸司的仍称进士。庶吉士及观政进士之名,也都从这时开始。其余进士,有的授主事、中书诸官,有的授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清代殿试, 分甲授职全与明代相同。只是在四月份考试,分甲后,又有朝考分等,殿试所试为对策,朝考所试为论及诗,均不重视文章优劣,而专注重文字与书写功夫。字贵停匀整齐,忌别体字,忌错落,不符合要求的,要把名次往后排,两次考试的等第可以相互平均。选庶吉士的名额较多,有列一百余人的。乾隆以前须学习满文书写,其后只是课读诗文而已。

猜你喜欢

  • 典签(籤)

    官名。本来是掌管文书的小官吏,南朝宋齐时期,为监视出任方镇的宗室诸王和各州刺史,常由皇帝派亲信担任此官,名为掌管文书的典签,实操州镇全权,故有“签帅”之称。梁以后渐废。唐朝诸王府也设典签,但只掌管文书

  • 知右夷离毕事

    官名,辽朝置。夷离毕为夷离毕院(视如汉官的刑部)长官,掌刑狱。知夷离毕事为夷离之佐官,佐夷离毕掌刑狱。见《辽史·百官志》。官名。辽置,为夷离毕院的佐官,见“夷离毕”。

  • 知图谱官

    官名。唐朝宗正寺置,一人,掌官修氏族谱牒和皇室宗谱,亦称修图谱官。官名。唐宗正寺所属有知图谱官与修玉牒官,前者掌纂修王族的族谱、图谱,员额一人;后者掌纂修王族的玉牒,员额一人。关于所纂牒、谱、图、籍的

  • 大谁

    官名。汉朝设此官,掌管门禁。《汉书·五行志》:“成帝绥和二年八月庚申,郑通里男子王褒……故公车大谁卒,病狂易,不自知入宫状,下狱死。”注:“大谁者,主问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谁也……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

  • 门局郎

    官名。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 (907)改门下省城门郎置,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923) 复为城门郎。参见“城门郎”。

  • 柱下令

    官名。《汉书·高帝纪》记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王恬为柱下令。此柱下令恐即为侍御史的别称。参见“柱下史”。

  • 右戏

    官名。西周置。《师虎簋铭》: “今余惟帅型先王命,命汝更乃祖考嫡官司左、右戏繁荆。”

  • 左率

    即“太子左卫率”。

  • 建义中郎将

    官名。东汉献帝初平 (190—193) 末袁绍置。见《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绍到,遂屯斥丘,以 (保护其家属的) 陶升为建义中郎将。”官名,东汉末年袁绍置,掌宿卫或领兵征伐。《三国志

  • 长春宫使

    官名。唐玄宗开元八年(720)以同州刺史姜师度兼营阳长春宫使,检校同、蒲、绛、河东、西并沙苑内新旧注田蒲萑收入,二十九年又检校新丰邑屯田,其间或以左卫郎将、御史中丞、殿中监等充任,至代宗大历九年(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