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热、察、绥都统府审判处

热、察、绥都统府审判处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区,均于都统府内设置审判处,作为区内的审判机关,由都统监督司法行政。审判处以都统辖区为其管辖范围,其职掌除受理蒙民的诉讼案件外,并受理不服区内县知事判决而控告的民事刑事案件。依照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六月二十日司法部重刊《法院编制法》规定,审判处设处长一人,由司法总长呈请大总统简任或由当地道尹兼任。处内分设民事和刑事两庭,各设审判员一人、学习审判员二至四人,书记官二至五人,承发吏和检验吏各若干人。若按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布的《热河都统府归绥将军府审判处暂行条例》的规定,则审判处长得由民政厅长兼任,审判员、学习审判员作审理员;又规定司法警察以民政厅巡警兼充。

猜你喜欢

  • 载师下大夫

    参见“小载师下大夫”。

  • 民政部丞

    官名。清末民政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改巡警部丞设。位侍郎之下,正三品,左、右各一人。掌承政厅,任一部总汇之事。

  • 右玉铃卫

    官署名。即右领军卫,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右领军卫。

  • 守尉

    官名合称,即郡守和郡尉。郡守,又称郡太守,掌治其郡;尉为守的佐官,掌郡兵和治安。《汉书·张耳陈馀传》:“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史记·秦始皇本纪》:“非博士官所职,天下必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 织染局

    官署名。① 明清掌织染绸缎事务之机构。明朝又称“织染杂造局”。设于南、北两京和地方各府各布政使司。南、北两京所设者分内外,内局为宦官八局之一,以应上供,外局为地方所设者,浙江之杭州、湖州、嘉兴等十府,

  • 中书谒者

    官名,高帝拜灌婴为中谒者,武帝时加为中书谒者,掌宫中拜授章报等事。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和《汉书·灌婴传》。

  • 末将

    1、次于上将、次将的第三位次的将军。《史记·项羽本纪》:“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2、将领们的自我谦称。

  • 威南将军

    官名。①三国吴置。领兵出征,薛珝曾为之。见《三国志·三嗣主传》。②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北、威东、威西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地位相当于安南将军。杂号

  • 军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宋因之。为军一级统兵官。迁补则遥领刺史,再迁为厢都指挥使。武官名。五代时军已为厢以下的军事编制单位,各军均以都指挥使为统兵官。宋承五代之制,在厢之下设军,其指挥官有都指挥使与都虞侯各一

  • 案牍科

    官署名。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收储各种公文、函电、案卷、册籍,分类编号,兼管各省学务报告等事。置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