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

官名。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清朝盛京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顺治元年 (1644)设留守大臣一人,驻盛京。三年 (1646) 改称昂邦章京,康熙元年 (1662) 改称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四年改称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元年 (1736) 改今名。统辖驻防旗营之军政事务,综制文武、镇守封疆。将军衙门设主事一人,笔帖式十一人,分办所属事务。所辖有副都统四人,副都统衔总管一人,城守卫八人以及协领、防守卫、佐领、防御、骁骑校等武职,分辖驻防旗营各项事务。光绪二年 (1876) 兼管盛京兵、刑二部及奉天府府尹事务,以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行总督事。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设东三省总督,遂裁。


将军名,又称盛京驻防将军,清置。镇守盛京(今沈阳市)。初以内大臣一人为留守;顺治三年,改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徙辽东,号辽东将军。乾隆十二年,移驻盛京。光绪三十三年省,归东三省总督兼摄。其官有副都统(旧为梅勒章京)、城守尉、协领、防守尉等。见《清史稿·职官四·各省驻防将军》。

猜你喜欢

  • 本意为制度、法式、命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定为皇帝命令文告之一种,又称制书。汉朝因之。内容有一定格式,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宋明以后成为一种公文程式,即以上达下公文之一。明朝由殿阁学士

  • 内司服奄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有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掌王后的衣服。北周依《周礼》置内司服奄中士,正二命;内司服奄下士,正一命。属天官府司内上士。

  • 官首

    爵名。汉武帝所置武功爵第五级。时以军国用不足,故置武功爵,令民得以钱谷买之。凡买至官首者试补吏,优先除用。1、官署长官。《尚书·酒诰》:“百僚庶尹。”疏曰:“士亦有官首。”2、爵名,为汉武帝所制武功爵

  • 掌罪隶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秋官府司隶中大夫掌罪隶中士佐官,正一命。

  • 行台省

    官署名。即行台尚书省。官署名。隋置,见“行台”。

  • 公有司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公室财物。《左传·文公十四年》:“公子商人骤施于图。而多聚士,尽其家,贷于公有司以继之”。杨伯峻注:“公有司为一词,谓掌公室之财物者。”

  • 牙门将

    官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中置,蜀、吴及两晋、十六国后赵、前凉、南燕、南朝宋等亦置。常简称牙门。为统兵武职,位在裨将军下、郡守上。依任职地区不同,又有西戎牙门、淮南牙门将、扬州牙门将等名号

  • 内尚方丞

    官名。隋朝太府寺内尚方署次官,置四员,正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唐朝改中尚方丞,置二员,从八品下; 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去方字为中尚丞。参见“内尚方署”。

  • 都省

    官署名。即尚书都省。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亦称“尚书上省”、“尚书都坐”。以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为长官,属官有左、右丞,都令史,下统六部。隋唐五代及北宋前期为尚书省总官署。唐制,下设左司辖吏

  • 噶喇依章京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前锋参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