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秘书

秘书

① 官署名。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置秘书监,掌图书秘记,属太常,后省。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秘书令、丞,典尚书奏事,权威最重。三国魏文帝黄初(220—226)初,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秘书令改为秘书监,下设秘书丞,复掌艺文图籍,称秘书署。初属少府,魏明帝时从王肃之议,不复属少府。西晋武帝时将秘书并入中书省,称秘书局,晋惠帝永平元年(291),复置秘书监,统著作局,掌国史并管理中外三阁图书,称秘书寺。自此秘书之官府始居宫禁外,亦称秘书省(一说南朝梁时始改称秘书省)。南北朝、隋、唐、宋皆称秘书省。北魏时别置内秘书,亦称中秘书,典宫禁中文书机要之事,与秘书省职掌不同。辽、金、元置秘书监。详见“秘书署”、“秘书寺”、“秘书省”、“秘书监”、“内秘书”等。② 官名。为“秘书监”的省称。后亦作为“秘书郎”的省称。


官名。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前者如汉朝以来的秘书监、秘书郎;后者如秘书令、秘书丞等。

猜你喜欢

  • 廷尉评

    即“廷尉平”。官名,西汉置,掌平审诏狱。详“廷尉平”条。

  • 中御大夫

    官名。即殿中丞,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殿中丞。金朝置为内侍阶官。金为二十五阶中的第五阶,秩正五品中。元朝沿之,升为十四阶中的第三阶,正三品。官名。金代为正五品中内侍官,元代

  • 掌印中书

    官名。清朝中书科之职官。乾隆(1736—1795)间置,满州一人充任,从七品。掌缮书诰敕。

  • 稻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种植水稻。《周礼·地官》:“稻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掌稼下地”,“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官名。周朝设此官

  • 副都尉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有兵诸郡别置,正五品,为都尉副贰,领兵,与郡之行政长官不相知。京辅所置从四品。武官名。隋炀帝时置,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炀帝定郡都尉之秩为正四品,又增置副都尉,秩正五

  • 行省

    官署名。行尚书省或行中书省的省称。为行中书省的简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河南、江北、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

  • 太子左户将

    官名,为太子属官,掌左户直郎。见《后汉书·百官志》。

  • 内批

    见“御笔”。

  • 柴炭局大使

    官名。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置大都、上都柴炭局各一,属宣徽院。十六年(公元1279年)改提举司,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定秩为正七品。设大使为主官,大都一人,上都二人;达鲁花赤各一人监临之。

  • 宣力军都指挥使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统领宣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