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路杂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属工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领帘网局、收支库。
官署名。属工部。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公元1277年)又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秩正三品。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提控案牍、令史、译史各一人。下辖帘网局,收支库。
官署名。元朝置。属工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领帘网局、收支库。
官署名。属工部。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公元1277年)又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秩正三品。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提控案牍、令史、译史各一人。下辖帘网局,收支库。
官名。地方政府派赴中央呈递计簿的官员。西汉县道上计郡国及郡国上计中央,由县令长丞尉及郡丞、国长吏担任。东汉改派地位较高的掾史,令、长不自行。三国时诸郡、典农皆置。晋、南北朝亦置。其职掌并非仅司上计之责
官署名。清末省级教育机构。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总理全省学务。三十二年,改为学务公所。
北齐太子备身都将、太子备身别将、太子备身统军、太子备身军主、太子备身幢主的合称。属太子左、右卫坊,由太子备身正、副都督统领,负责东宫侍卫。从八品。东宫武官名。北齐置,见“左右卫坊率”。
清朝地方官员对巡抚之尊称。
官名。明太祖洪武三年 (1370) 于各王府分置,各一人,从二品,以辅弼诸王。九年罢。
官名。北魏秘书省属官。详见“钟律郎”。
官名。① 南宋置,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一般各军设二人,位都统制、统制之下,以为偏裨。② 郑成功设。其军队分为五军,下辖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每镇有官兵一千二百人,各设提督、统领,掌一镇之军务。凡
官署名。明置,掌内府仓库。其长官称监令,其副为监丞。见《明史·职官三》。
官名。清末始置,北洋政府时期沿置,属县劝学所。员额二至四人,分掌所内事务,并分任各区劝学事务。二年一任,任满后可连任。
见“招讨司”。官署名。辽置,掌招讨事。其官有知招讨事、有监军。见《辽使·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西北路招讨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