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贴黄

贴黄

①公文制度。唐朝敕书皆用黄纸,下两省议决,凡有更改,再以黄纸贴之,故名。宋朝奏状、札子皆用白纸,有意所未尽,别以黄纸书写附贴于后,亦名。明崇祯时 (1628—1644) 由官员本人摘取奏疏要点,书于黄纸,贴附奏疏之后,以备览阅。清沿明制。其纸非黄色,而沿用旧称。通本均用,部本只刑部用。凡公文以黄绫、黄纸书便笺呈上者,亦称。②官吏档案制度。亦称写黄、续黄。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定,凡任命官员,用黄纸二份,书写年月、乡贯、出身,各置文簿附贴,分内外二种。每年十二月通类具奏,赴内府用宝,一送印绶监收掌,一送内府铜柜收存。遇官吏开调改降,则续写附贴。

猜你喜欢

  • 文学主事掾

    官名,汉置,为郡的属吏,东汉巴郡太守置此官,位在文学主事史、文学掾、史前,主文化教育等文学事。见《巴郡太守张纳碑》。

  • 四推御史

    官名合称。唐朝御史台进行推按监察,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两部分,以侍御史二人分知东、西推,殿中侍御史二人同知东、西推,合称四推御史。单日以侍御史所居台院受事,双日以殿中侍御史所居殿院受事。宪宗元和

  • 城镇董事会

    城镇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设置,其职权略同于“乡董”,参见该条。

  • 并省三公郎中

    官名。北齐置。掌并州尚书省三公曹事务。其职掌与“三公郎中”略同。

  • 景运仓提点

    官名。元置,见“尚供总管府”。

  • 官首

    爵名。汉武帝所置武功爵第五级。时以军国用不足,故置武功爵,令民得以钱谷买之。凡买至官首者试补吏,优先除用。1、官署长官。《尚书·酒诰》:“百僚庶尹。”疏曰:“士亦有官首。”2、爵名,为汉武帝所制武功爵

  • 成均司业

    官名。即国子司业,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国子司业。

  • 学正

    官名。宋朝始置。初为太学职事之一。仁宗时,选差学生充任。神宗熙宁四年(1071)选上舍生分经为之,每经二人。熙宁末年,始正式命官充任,并仍参用学生,遂有命官学正与职事学正之别。命官正九品,三年一任。南

  • 多尔吉衙门

    清朝“内阁”之满语音译名。

  • 皂班

    清代县衙公人分班之一。掌知县出行时跟轿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