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议曹掾史

郡议曹掾史

郡门下吏名。据《汉旧仪》记载,汉代丞相府有议曹,职参谋议。郡国亦置议曹,为门下之职,称为门下议曹。设官有掾、史,见《两汉金石记》一一《苍颉庙碑阴》;且有置祭酒的,见《后汉书·任延传》;均属于散吏,可设可不设,实际上是对郡内知名人士的一种优礼。晋代亦置,《容斋随笔》卷十一引《晋南乡太守司马整碑阴》有议曹祭酒十一人,掾二十九人。南朝宋亦有郡议曹掾,见《宋书·褚叔度传》。

猜你喜欢

  • 太子千牛

    东宫武官名。唐开元中,改太子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并为太子千牛,秩从七品上。分置于左右内率府,各四十四人。

  • 褒义校尉

    武官名,东汉末年刘表置,掌征战。当时天下大乱,州牧自置官吏,仿将军开府。官名。东汉末州牧属官,见《隶释》一一《巴郡太守樊敏碑》。

  • 少府少监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始置,员一人,为少府监副长官,佐理百工技巧之事,从四品,后改少府少令。唐初废,太宗贞观元年 (627) 复置。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内府少监,咸亨元年 (670

  • 骁雄将军

    参见“十骁将军”。官名。南朝梁置。梁武帝普通六年置百号将军,戎夷之号,也加附拟。其拟官六品中,有骁雄、骁桀、骁猛、骁烈、骁武、骁勇、骁锐、骁名、骁胜、骁迅十将军。见《隋书·百官上》。

  • 赤沙中郎将

    官名。西晋置。《晋书·刘聪载记》:“(聪) 入为骁骑别部司马,累迁右部都尉,善于抚接,五部豪右无不归之,河间王颙表为赤沙中郎将。”

  • 哈的

    一作合的,又称哈的大师。伊斯兰教法官称号。元朝于伊斯兰教徒聚居区设哈的,朝廷设回回哈的司作为管理伊斯兰教徒的机构。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回回哈的司,命哈的太师只管掌教念经,回回人所有刑名、户籍、

  • 典属司

    官署名。即“典属清吏司”。

  • 右府

    官署名。①战国时燕、秦等国置。掌工官。亦以代称其长官。燕国铜象尊刻铭有“右府尹”。《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律杂抄》: “大(太)官、右府、左府、右采铁、左采铁课殿,赀啬夫一盾。”② 即右千牛卫。唐高祖武

  • 振威副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六品下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唐代武散官从六品下称振威副尉。宋沿唐制,品级与唐同。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九

  • 三部都勾院

    官署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并盐铁户部勾院、度支勾院置,又称三司都勾院,设判院一人,同勾当一人,掌检举违失。雍熙三年 (986),三部各置勾院。淳化三年 (992),复为都勾院。五年又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