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官司

都官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都官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口为官奴婢。一免者,一年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称官户,二年五番役。每番时间为一月。三免为良人。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都官司置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的朝官充任,凡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之事,均分领于他司,本司无职掌。元丰改制,始以郎中、员外郎管理本司职务,掌在京各司无选限公人的名籍及其补换、更替,依条制据其功过展减磨勘,注册登记各地编配、羁管人员名籍。隆兴初,诏以都官司兼比部、司门二司之事。司内分五案:差次案,磨勘案,吏籍案,配隶案,知杂案,各因其名而治其事。置吏十二人。金元六部不分司。明清刑部以地域分司,均不设都官司。

猜你喜欢

  • 典绣锦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为天朝典官,掌督男绣工刺绣。员额二人,官级为职同指挥。

  • 忠正

    功臣号。宋制,以赐外臣及中书、枢密院臣僚。参见“功臣号”。

  • 营科

    清朝兵部武库清吏司所属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皮剥所

    官署名。宋太祖开宝二年(969)置,掌割剥死亡马牛驴骡等牲畜,设监官二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后隶于群牧司。

  • 三司粮料案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为度支八案之一。掌三军粮料、诸州刍粟给受、诸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

  • 典路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典路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司车辂下大夫属官,下设典路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典路”。

  • 仪卫副

    官名。明朝王府仪卫司副长官。详见“仪卫司”。

  • 总税务司署

    官署名。清后期中央海关行政机关。咸丰十年(1860)设于上海,同治三年(1864)迁北京。掌综理全国关税行政与关员任免事务。置总税务司一人,副总税务司一人。分总务、机要、统计、汉文、铨叙五科,造册处、

  • 崇玄署令丞

    官名。北齐置昭玄寺,掌诸佛教。鸿胪寺中亦置典寺署,统州郡沙门,隋炀帝改佛寺为道场,改道观为玄坛,各置监丞,并在鸿胪寺设崇玄署管理之,置署令一人。唐贞观中省。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复置,有令丞各一

  • 御膳房执守侍总管

    官名。清置,为御膳房长官,掌供御膳羞、各宫馔品,及各处贡献、节令宴席等。见《清史稿·职官五·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