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法部左侍郎”。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彝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名。北周置虎门学,是教授贵胄子弟的学校。设虎门学士以执教。
官署合称。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将全国按察分司分为四十一道。计有直隶(今江苏、安徽)六道,湖广(今湖南、湖北)四道,陕西五道,四川、山东、山西、江西、广东、广西各三道,浙江、北平、河南、福建各
清代职役名。掌一图征催之役。见“都图”。
两晋南北朝对位居第二品的各种名号将军的统称。将军的品位在各朝都有变化,两晋位二品的有骠骑、车骑、卫将军及诸大将军。其下置有长史、司马、主簿、功曹史等。禄赐与特进同。《晋书·职官》: “四征镇安平加大将
官名。明清皆置,从七品。掌出纳文书。见《明史·职官三·顺天府》、《清史稿·职官三·顺天府》。
官名。清朝会同四译馆之属官。掌译朝鲜语之事。初置六人,后增至八人,六品二人,七品二人,八品四人。或于内务府佐领下选习者充补,或于凤凰城无品级通事内调补,皆为满员。
官名。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置二员,以崇禁卫,从二品。
即部落联盟的首领,其主要职务是军事统帅和主祭。传说中的颛顼、帝喾都是中国古代前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为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大酋长的产生,本是通过部落联盟的推选,即所谓“禅让”,但是在后期部落联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