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高都县为丹川县。以县东丹水为名。治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镇。大业初为长平郡治。唐初属盖州。武德九年(626)省入晋城县。天祐二年(905)又改晋城县为丹川县,治今晋城市。为泽州治。五代唐复名晋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高都县为丹川县。以县东丹水为名。治今山西晋城市东北高都镇。大业初为长平郡治。唐初属盖州。武德九年(626)省入晋城县。天祐二年(905)又改晋城县为丹川县,治今晋城市。为泽州治。五代唐复名晋城县。
书名。清赵一清撰。六十五卷。按《三国志》编排顺序逐卷依次加以补注。凡裴松之未作注者,则加以补注;松之已作注而意有未尽或有殊异者,则予以补充或辨正。其方法先将补注之原文或裴注皆顶格书写,一清补注或辨正则
官名。匈奴置。由单于子弟充任,统领部众。位左、右朔方王下。
书名。明慎懋赏著。本书初刻于万历七年(1579)。记述东南沿海与琉球、越南、东南亚,至阿拉伯间海上的针路、航行时间、航程,及相关的地文、水文状况,文字详尽。还记述各地地理、风土、人情和物产等。为当时重
匈奴军政单位、官名。匈奴自左、右贤王以下,直至左、右大当户、骨都侯,大者统领万余骑,小者统领数千骑,统称“万骑”,其长亦称“万骑”。下设有千长、百长、什长。匈奴前期,统领“万骑”者凡二十四长。
①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治今贵州关岭县西南永宁镇北。不辖县。属普定府。至正中废。明洪武十六年(1383)复置。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关索岭所(今关岭县),万历四年(1576)迁治于安南卫(今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乃梁氏于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美国时所作,是一部介绍十九世纪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情况的重要著作。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印。1981年经今人何守真整理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收入《走向世
又称章华台、乾溪台。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泰始四年(468)“魏汝阳司马赵怀仁帅众寇武津,豫州刺史刘勔遣龙骧将军申元德击破之,又斩魏于都公阏于拔于汝阳台东。”胡三省注:“魏收《地形志
医学名词。指人工接种预防天花的技术手段,分人痘与牛痘两种。人痘接种法为中国发明,明代开始使用。其法取天花患者痘浆或痂为苗,接种于未曾染疫、没有免疫能力者身上,实现一次人工感染。所用痂苗经多次传种,致病
书名。 明朱睦㮮撰。 二十四卷。专记太祖开国事迹,分为八十一目。仿《贞观政要》体例,内容较宋濂《洪武圣政记》为详。
唐初契丹大贺氏联盟长。贞观二年(628),率领各部落附唐。次年,唐太宗授予旗鼓,以统八部。所受旗鼓,后世奉为“国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