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言解颐
书名。清李光庭撰。五卷。成书于道光年间。有道光三十年(1850)原刻本。主要记载嘉庆、道光间北京及附近地区的民俗、社会风情、戏剧、曲艺、杂技等情况,有些史料为他书所未载。全书以天、地、人、物分部,每部之内,皆有细目。其体例为清人笔记中所少见。
书名。清李光庭撰。五卷。成书于道光年间。有道光三十年(1850)原刻本。主要记载嘉庆、道光间北京及附近地区的民俗、社会风情、戏剧、曲艺、杂技等情况,有些史料为他书所未载。全书以天、地、人、物分部,每部之内,皆有细目。其体例为清人笔记中所少见。
秦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七年(前220),“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汉书·匈奴传》:西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遂入彭阳(今甘
1583—约1665明末广东顺德人,字亮垣、象甫,号振宇。万历进士,授修撰。崇祯二年(1629)擢礼部尚书,九年入阁预机务。次年乞归。永历四年(1650)拜为大学士,以年老辞。后病死。
书名。清李星沅撰。汇集李星沅奏议、文集、诗集共四十六卷。奏议反映李氏任职广东学政,陕西、江苏巡抚,云贵、两江总督时的政治活动以及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文集和诗集则较多地反映李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有
官署名。五代时吴有承宣院。南唐中主李璟时,改为宣政院,置于内廷,专掌密命。南汉亦有承宣院,职掌相同。元代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统辖吐蕃地区。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二十五年,因唐朝在宣政殿
?—1642明河南商丘人,字丹其,号味澹。万历进士。授知县,擢御史。天启初屡劾宦官不法事,忤魏忠贤,遂谢病归。崇祯五年(1632)进工部尚书。七年忤帝意,削籍归。十五年李自成克商丘,乃自缢死。
即“四部医典”。
战国时人。墨家后学。《庄子·天下》:“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
1622—1694明末清初山东武定(今惠民)人,字邺园。明崇祯举人。清顺治进士。鳌拜党除,以御史屡上封事,请肃吏治。康熙十二年(1673)任浙江总督。后耿精忠叛军三路入浙,乃力守衢州。浙乱平,安集流亡
明清罗罗(今彝族)的一部分。分布在滇省境内广西、云南、澄江、武定、开化等府。近代弥勒、易门、双柏、新平等县彝族,有自称为阿哲濮者,汉族仍称之为“阿哲”、“阿车”,实即此称之音转。
①(30—101)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景伯。少承家学,习古文经,兼通五家《谷梁》之说。好学深思,诸儒誉为“问事不休贾长头”。明帝时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章帝建初元年(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