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

学校名。清同治元年(1862)七月恭亲王奕訢等奏请在北京设立,以培养翻译人才为主要目的。隶属于总理衙门。初仅设英文馆,次年增设法文馆和俄文馆,将乾隆时所设俄罗斯文馆并入,后添设德文馆、东文馆。六年设算学馆。教习多为外国人。学生专取正途人员包括举人和恩、拔、副、岁、优贡生,及出身于此的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以三十岁为限。素常讲求天文、算学,愿入馆学习者,则不限年纪。学制八年。以外语作必修科,各国地理和史地、代数学、化学等课程分途讲求。礼拜休业时添习汉文或试作论策、翻译照会。考试分月课、季考、岁考。每三年大考一次,优者授以官,劣者降革留馆。校务初由提调主持,另有副提调、教习、助教若干。后设总教习,丁韪良任是职近三十年。学生人数始为十人,渐增至一百二十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同文馆解散,二十八年定议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

猜你喜欢

  • 督捕衙门

    官署名。清初兵部所属机构。顺治十一年(1654)设,掌捕政。置满洲左侍郎、汉右侍郎各一人;满、汉左右理事官、司务郎中均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七人,汉军八人,汉一人;主事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汉六人。十二年,

  • 姚邕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字子和,小字黄儿。羌族。姚兴弟,封济南公。匈奴赫连勃勃投后秦,兴信用宠遇逾于勋旧。他谏兴说勃勃贪暴不仁,终将叛为边害,兴不纳。后勃勃果叛秦自立,卒为大患。善音乐,能

  • 惠盎

    一作惠孟。战国时宋国人。《吕氏春秋·顺说》言他曾见宋康王劝其行仁义,学孔丘、墨翟之道。

  • 右巡使

    官名。唐代置,以殿中侍御史为之,掌纠察京城外官员违失。宋朝亦以殿中侍御史兼任,掌正祭祀朝会文官之班序,纠其违失。

  • 小两省

    宋起居郎、起居舍人与左右司谏、左右正言为门下、中书两省六品以下官,统称小两省官。参见“两省”。

  • 北户杂记

    即“北户录”。

  • 文渊阁

    ①明代藏书阁名。明太祖朱元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永乐中迁都北京后,又于皇宫内建文渊阁。在阁内收藏图书典籍,文臣亦在此陪侍皇帝读书并加注解。后以此作为殿阁大学士名号之一,清沿置。②见“北四阁”。

  • 徐关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西南。春秋齐地。《左传》成公十七年(前574):齐国佐杀庆克以谷叛,“齐侯与之盟于徐关而复之”,即此。

  • 黄端伯

    ?—1645明末清初江西新城(今黎川)人,字元公,号海岸道人。明崇祯进士。初为宁波、杭州推官。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官礼部主事。旋清军破南京,百官迎降,独不赴,下狱,作《明夷录》于牢中。后不屈

  • 陈轸

    亦作田轸。战国时人。游说之士,属纵横家。与张仪俱事秦惠文王,皆贵重而争宠。一年后,秦王以张仪为相,他奔楚。曾劝谏楚怀王勿中张仪与齐绝交之计。后复至秦,值韩、魏连年相攻,秦惠文王谋救韩,他以两虎相争为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