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一作诚寻。日本僧人。初为京都大云寺僧。北宋熙宁五年(1072),率弟子七人随宋商船至台州(今浙江临海),留居天台山国清寺。神宗召往汴京(今河南开封),住开宝寺。遍游洛阳、五台山等佛教胜迹,
1057—1134北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字子文。邵雍之子。亲接前辈司马光等,所闻日博。历任大名府助教,知果州、利州路转运副使等。徽宗即位,上书要求“复祖宗制度,辨宣仁诬谤,解元祐党锢”(《宋史·
338—399十六国时略阳(治今甘肃天水东)人,字世明。氐族。后凉建立者。公元386—399年在位。父吕婆楼为前秦大臣,官至太尉。初任前秦美阳县令,参与平并州、灭前燕、收益州等役。建元十九年(383)
又译脱必赤颜、脱卜察安。蒙古语。蒙、元时代蒙文宫廷史册。
宫门名。(1)明代南京紫禁城诸门之一。朱元璋吴元年(1367)建,为宫室正南门。洪武时建为大内正南第四重门,南接午门,北连奉天殿。(2)明代北京紫禁城诸门之一。位于午门之北,奉天殿之南。永乐十八年(1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连山县置,治今广东连山县东北太保。辖境相当今连山县地。直隶广东。1912年改为县。
南朝陈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将军的合称。
南宋衢州常山(今属浙江)人,字虞仲。政和进士。调天台学官,历知建、饶、吉三州。绍兴间,摘诸史杂记编著《皇朝事实类苑》,历十四年,于绍兴十五年(1145)成书,二十八年自序。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因在“二十四史”中的位置居前,也称“前四史”。
科场称谓。清制,乡试举人第六名称亚魁。以前五名称经魁,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