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都司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大宁都司,治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次年更名。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复名大宁都司,侨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而故城废。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大宁都司,治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次年更名。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复名大宁都司,侨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而故城废。
指苦吟诗人。言其仿佛为诗所囚拘。唐孟郊、贾岛曾被后人称为诗囚。
?—前607又作沮麛、鉏之弥。春秋时晋国力士。事晋灵公。灵公奢侈暴虐,恨大臣赵盾多次劝谏。鲁宣公二年(前607),灵公派他前往行刺赵盾。他清晨前往,见盾不解衣冠而寐,等待上朝,深为感动,叹息说:不忘恭
古道路名。西汉武帝时为经营西南夷地区,开筑两条由今四川通向云南、贵州的道路。一为南夷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以通夜郎。即自今四川宜宾达贵州境内的北盘江;一为西夷道,由蜀郡(今成都)通往邛筰(今四川西昌市
350—384十六国时前燕国君。公元360—370年在位。字景茂。鲜卑族。前燕主慕容㑺第三子。元玺三年(354),封中山王,次年,立为皇太子。㑺死,嗣位,改元建熙,国事皆委
书名。徐市隐编,缅甸中国同盟会革命史编纂处增编,思明日新书局出版。一册。分上编、下编。记述辛亥革命时期缅甸同盟会、爱国华侨的革命活动,收录革命党人往来函电。
古地名。(1)相传为商代伊尹出生地,在今河南偃师市平等乡。一说在河南杞县西二十里。(2)传说征在生孔子之地,后名空窦,在今山东曲阜南。
地名。又作勐郎,今作勐朗。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中部。勐朗,傣语音译,意为“像水洗过一样干净、美好的地方”。清光绪十三年(1887)析倮黑(拉祜族)土司地置镇边厅,治猛郎。
学校名。清光绪十年(1884)前后设立,专门招收十六至十八岁的学生入学堂肄习,初授以普通课目,然后授以枪炮等各项军事专门技术,并且聘请德国海军军官数人担任学堂正副教习。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的
金大兴府宝坻(今属天津)人,字德玉。正隆进士。熟悉吏事。章宗即位,授为中都路都转运使。以长于治钱谷,被选充户部尚书。明昌四年(1193),升参知政事。五年,黄河于阳武(今河南原阳)决口,淹封丘以东地,
一作大兴安岭,在今黑龙江流域和俄罗斯勒拿河中游流域之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南属中国,北属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