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券
利用块料(砖、石、土坯)之间侧压力建成跨空承重结构的砌筑法。用此法在墙上做成弯曲形洞口的砌体,称券。最初用于墓室门洞。西汉初形成,北魏始用于地面建筑。为加强券的整体性,券上随其形平砌一层砖或石,宋《营造法式》称之为缴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称之为伏。北魏嵩岳寺塔门已有二券二伏,明清两代,以伏的多寡为券门等级的标志,最高级者达五券五伏。券率初期较平缓,矢高与券跨比小于0.5,后为半圆形,其比为0.5,明清多为“三心拱”,其比大于0.5。
利用块料(砖、石、土坯)之间侧压力建成跨空承重结构的砌筑法。用此法在墙上做成弯曲形洞口的砌体,称券。最初用于墓室门洞。西汉初形成,北魏始用于地面建筑。为加强券的整体性,券上随其形平砌一层砖或石,宋《营造法式》称之为缴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称之为伏。北魏嵩岳寺塔门已有二券二伏,明清两代,以伏的多寡为券门等级的标志,最高级者达五券五伏。券率初期较平缓,矢高与券跨比小于0.5,后为半圆形,其比为0.5,明清多为“三心拱”,其比大于0.5。
先秦官名。下大夫的别名。隰州 ①隋开皇四年(584)改汾州为西汾州。五年又改为隰州。“以州带泉泊下隰,故以隰为名”(《元和志》)。治隰川县(今隰县)。大业三年(607)改为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
?—1126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字正臣。行伍出身。宣和元年(1119),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四年,为宣抚司都统制,从童贯攻辽,败于白沟。七年,金攻宋,童贯弃
即御仗都将、御仗别将、御仗统军、御仗军主、御仗幢主合称。北齐置,属左、右卫府,由御仗正副都督统领。负责舆驾出入仗卫。从八品。
北宋开宝三年(970)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军。治梁山县(今梁平县)。辖境相当今重庆梁平县地。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改为州。
即唐代南诏中央官吏乞托、禄托、巨托的总称,由清平官、大军将兼领。《新唐书·南蛮传》:“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廪,亦清平官。”
1628—1655清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封多罗承泽郡王,随豫亲王多铎攻大顺军及南明军。五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姜瓖。八年晋和硕承泽亲王,掌兵部事,预议政。后掌宗人府事。
官署名。宋代太常寺所属机构,管辖朝服法物库、南郊什物库、太庙什物库,掌藏其器服,以待祭祀、朝会之用。
又译彻辰汗,蒙古语聪睿汗之意。即“辛爱”。
元明两代授予藏传佛教领袖人物的封号。元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以萨迦派领袖八思巴制成“蒙古新字”有功,封为“大宝法王”,更赐玉印。明永乐四年(1406),成祖召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
西魏、北周至隋唐兵制。西魏大统年间,宇文泰所建。府兵设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每开府各领一军。士兵各从将军之姓。北周武帝时,府兵军士改称侍官,表明府兵属皇帝禁军,不隶柱国。同时,府兵免其课役,